培根铸魂担使命 聚焦时代创精品 ——我市文艺创作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关婧格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实际,抓队伍、强基础;抓创作、推精品;抓载体、树品牌;抓平台、广覆盖,各项文艺创作工作得到长足发展。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我市安排部署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创作工作,提出精品创作工作主要有34集电视连续剧《四战四平》、6级纪录片《北纬43度线——黑土大地》、报告文学《振兴笔记》《回顾与展望美术作品展》《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工程》、戏曲《黑土情》等文艺精品创作。
今年,我市文艺创作工作陆续开展。30集电视连续剧《筱桂花》创作完成20集,吉剧《关东双杰》创作完成;根据松原市青年作家周井波创作的吉剧《陈翰章》由我市民营院团——四平市艺术学校筹资投排并演出;艺术研究中心编辑的《文化四平》红色文化主题专刊出刊;组织美术家开展“笔底春风——九老艺术作品网络展”、流金岁月——著名艺术家王建国东北老工业基地采风活动、写生系列等活动;5月26日以来,四平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相继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活动,为建党百年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完成送演出下基层14场。
市文广旅局注重文艺精品创作,围绕我市红色文化、黑土地文化、二人转文化、满族文化推出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文艺作品:由我市青年剧作家马驰与其他剧作家合创的小品《大扫除》再次登上2021年央视春晚舞台;5月30日,“向党报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 梨花飘香黑土情 吉林梨树二人转专场”演出在北京喜剧院举行;大型吉剧《长白魂》于6月17日在四平会堂首演,该剧由周井波创作,国家一级导演刘富英执导,主创团队由省内青年吉剧演员和四平市艺术学校学员组成,该剧是国内第一部以“文化抗日”“文化救国”为核心视点的红色剧目。
为提高城市文化综合影响力,市文联组织开展多项文艺活动。2020年,“‘艺’起战疫”“九月鲜花”文艺展演、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轻骑兵走进四平;2021年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唱响四平、舞动四平、诗画四平、光影四平”系列活动,文联及所属协会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担当精神显著提升;6月30日晚,“永远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隆重上演;梨树二人转《双菊花》获得国家曲协牡丹奖;张伟创作的《扶贫笔记》广受好评;歌曲《父亲的田野》网上好评如潮;与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挂牌成立四平市文联书画艺术创作交流基地,将单独举办展览拓展到为书画艺术创作交流进而推向市场铺路搭桥,想方设法为所属协会办实事、解难题。
市文联组织开展旨在宣传推介四平的歌曲、歌词创作征集活动,一批原创歌曲唱响了时代的声音,其中由国内著名词作家刘新圈和作曲家郭永利为我市创作的歌曲《沃土》和《父亲的田野》,充分展现了四平的地域文化和城市内涵,唱出了全市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开展建党100周年文艺创作工作:编撰《四平文艺100年》系列丛书、《战火中的岁月抒怀——四战四平红色歌谣汇编》;创新提升“九月鲜花”文艺展演活动,规模效果广受好评;启动与中国音协来平演出已拓展到争取合作推出大型交响乐组歌,合作不断深化;今年设计全国摄影展在突出拍四平、展四平、宣传四平的同时,积极争取引入吉林摄影艺术奖评选表彰落户四平,让更多的摄影人关注四平;正在开展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回顾与展望”书法美术展为近年来最大规模,展场展线和布展效果俱佳;启动成立的四平文联书画艺术创作交流基地,将在一定程度上试水破解书画交流无场地、对接市场无渠道的难题。
市文联、市文广旅局等部门把握文艺规律,强化队伍建设,融入服务大局,把握新形势,展现新作为,用高质量、高水准的文艺创作及文化传播,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四平、幸福家园”贡献了文艺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