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堵点痛点难点 打造满意人社服务 ——一封来自人社部的感谢信 |
本报记者 傅光
市人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提升人社系统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水平,推进行风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四平市人社局作为吉林省人社部门的代表,聚焦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难点,以‘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为抓手,在四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人社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形成了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取得了企业和群众认可的阶段性成果。在此,对你们工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也祝愿你们在人社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持续丰富完善,为‘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创造更多经验!”——这是来自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感谢信。
这封市人社局日前收到的国家人社部的感谢信,肯定了四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放管服”改革成果,也激励着四平市人社局全体员工在“人社快办行动”中,坚定改革方向,大步向前,找到更多便民、利民、惠民的好举措,有信心、有决心把“人社快办行动”办得让企业、让人民群众更满意,当好全国“人社快办行动”的领跑者。
人社部在全系统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以来,市人社局紧密联系中央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深刻理解“快办行动”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行动宗旨,以提升窗口单位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为根本目的,扎实推进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并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开创了跨部门业务“一窗通办”的先河,全面提升了人社部门政务服务效能。
“快办行动”的核心是便民惠民,基本要求是减材料缩时间压流程,根本方法是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我市作为全省人社系统地级市综合窗口改革的试点城市,早在2018年,人社局党组就针对老百姓办理人社业务的难点堵点问题,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服务理念,制定了政务服务改革“三步走”的战略布局。
第一步,整合全局业务,实现“一窗通办”。第二步,入驻政务大厅,为“最多跑一次”添双翼,实现了社会保障卡办理“一站式”服务。市人社局是吉林省首家实现社会保障卡“一站式”办理的部门,这一做法也在国家人社部“一卡通”会议上,作为典型经验进行了交流。很多办事群众感慨地说:“以前办社会保障卡可麻烦了,要先拍照片再把材料交给银行、医保局,往返三四趟,有时候一天都办不完一张卡,现在只要来一趟政务大厅,几分钟就办完卡了”。第三步,升级模式,实现“无差别受理”。人社局主动放权,以“受审分离”为原则,将所有人社业务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的“无差别全科受理”窗口,后台审批人员节约了大量受理阅卷的时间,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市人社局在原有的“打包办”“简便办”“就近办”等快办行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在确保信息、数据准确的情况下,着力推动“上门办”,采取局长带队,送服务上门,把“快办行动”延伸到人社服务的每个社会细胞,及时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提升“放管服”改革群众满意度。局长郑旭武带队,到市公安局为600多名退休人员办理了年度调整待遇审批;副局长管恩来带队,到博达学院对45名符合条件的人员落实了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认定;副局长牛雪征带队到四平职业大学,解决“三类岗位”结构控制比例问题、学校的思政课与辅导员岗位津贴等问题;副局长纪来顺带队送法到工地,解决“金某澜湾”项目农民工欠薪隐患。送法到企业,解决某知名大企业房产施工项目“名门一期”40多名农民工的60万欠薪案。送服务到四平欧亚某名城建设一期项目,为39名农民工讨薪20.922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