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


实干让城市更美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四平日报》(2021年8月11日) 06版

(上接一版)

强化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用好市域立法权,制定出台机动车停车、市区挖掘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四平市河道管理条例(草案)》已进入市人大常委会表决程序,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动完成编制执法“四项清单”,严格审核“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切实提高司法执法水平。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强司法权运行制约监督。强化法律服务,组建法律专家服务团队,结合“双百”和“基层行”等特色法律服务工作品牌,通过“以案说法”“送法下乡”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律素质,促进养成知法、守法、信法、尊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强化科技支撑。为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去年10月完成四平市城市超脑一期暨雪亮工程和数字城管项目建设任务。坚持“一中心、融平台、多接口”总体思路,实行“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实现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一体建设,尤其是高标准打造市综治中心,有效破除信息壁垒、打通信息孤岛,初步实现“一网通管,一屏观全城”。目前,以市综治中心为龙头、县(市)区综治中心为枢纽、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治中心为基础的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治安防控新体系初步形成。由于理念新、思路清、成效实,“雪亮工程”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考核排名第一,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引擎和全省推广的试点城市。

四、提升城市品质,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树立精品意识,注重品质塑造,让城市每一处“存在”都成为展示四平形象的窗口,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生活环境。

擦亮城市生态底色。持之以恒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南北河生态综合整治,把南河建成展示城市记忆与发展历程的“岁月长河”,把北河建成彰显城市未来发展与智慧科技的“创新先河”。截至目前,已建成两河沿岸林廊17公里,栽植黑松、银杏、枫树等树木1.17万余株,铺设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9.87万平方米;南河与南湖公园河湖连通拱桥、钢板连心桥、观景平台及景观阁建设完成。7月1日南湖游船正式通航,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跃然展开。扎实开展“城区绿化攻坚”,对建成区街巷路、居民小区、公园等地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做到应绿尽绿、见缝插绿,城区共栽植金丝柳、三角枫、糖槭、五角枫、卫茅、火炬树、果树等各类乔木8.35万株、灌木17.38万丛。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推动四平城市转型发展,满足城市居民需要,我市编制《四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5月28日,以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通过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竞争性评审,接下来我市将力争通过3年集中建设,使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为建设宜居、绿色、智慧、人文城市创造条件。

完善公用配套设施。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建设完成廊体44.36公里,完成管廊总长度的90.5%,建成监控中心2座,完成投资54.62亿元。电力、通信、给水、热力、蒸汽、污水等管线入廊总里程达到38.96公里,形成了“高位推进、统筹衔接、央地共建、市场运作、政策集成”的四平模式。提升天然气安全设施建设标准,开展天然气用户“阀、管、灶”改造,累计完成“阀、管、灶”改造用户3.53万户,改造燃气老旧管网1.35公里。加快完善市区热源结构,新建168兆瓦锅炉,新建、改造供热管网9.21公里。建成水冲公厕183座,全市公共机构向社会开放使用厕所120座,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干净整洁的公厕服务体系。在加强既有停车设施管理的基础上,于正平广场、铁东广场开工建设2处地下立体智能停车场,计划新增车位375个,使停车难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实施城市亮化工程,重点对城市广场、主次干道、水系两岸实施亮化景观提升,让城市的夜空更璀璨、更温暖、更迷人。

优化居民居住环境。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为有序组织实施,我市坚持“1384”工作法,即制定一个总体方案、规范三项公开内容、明确八项必改工程、建立四项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利用小区空地、闲置房屋,结合历史街区、文化特色、优势产业等资源,合理拓展改造项目,实现片区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共建共享,构建小区居民15分钟生活圈。2019-2021年,市区计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46个,其中:2019年已改造完成68个;2020年35个老旧小区改造已全部复工,预计2021年9月改造完成;2021年计划改造的43个老旧小区已全部开工建设。在抓好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我市还坚持“内外兼修”“建管并重”,创新实施并联审批、容缺受理、部门联动等举措,惠及百姓11.9万户,有效破解“无籍房”问题。制定并下发《四平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办法(试行)》《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物业治理专项工作组三年工作计划》《物业治理专项工作组工作规则(试行)》,《四平市小区物业管理规定》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及市人大常委会预审,不断健全物业行业信用体系,提升物业企业服务水平,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好、利用好、作用发挥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红色引领、思想铸魂”行动,大力挖掘“四战四平”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强化红色资源利用。将红色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红色四平、英雄旗帜”城市形象标识设计之中,嵌入广场、公园、场馆等公共空间。建设塔子山《浴血丰碑——四平保卫战纪念群雕》和《英雄城——四平》标志雕塑,增强百姓对城市文化的识别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打造红色教学培训师资联盟,构建“六位一体”课程体系,开发《“四战四平”精神及当代价值》专题网课,擦亮“2+5”红色教育培训品牌。加快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推进“四战四平”题材电视剧拍摄,鼓励引导文艺团体创作红色精品剧目,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提升“四战四平”精神影响力。抓好红色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四平干部学院、四平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梨树黑土地干部学院建设,积极推进四平战役纪念馆升级改造,将塔子山战斗遗址等17处点位全部纳入红色旅游规划开发建设,加快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努力打造全国红色地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