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


产教融合风正劲 农机升级土生金
——2025年我市农机产业研讨会侧记

《四平日报》(2025年8月26日) 03版
与会领导参观展览的农业机械。
中国农机研究院规划咨询中心吴鸿欣分析四平市农机产业发展机遇。
吉林农业大学黄东岩谈吉林产学研融合创新之路。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李光剖析现代耕整地技术及装备的发展现状。
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德胜在大会上作四平农机企业转型升级实战分享。
共同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授牌。
共同体校企合作订单班签约。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新在大会上致辞。

本报记者 王冬雪 史俊颖 通讯员 张薇薇

八月的四平,天高云阔,黑土地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在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召开的吉林省现代农业(农机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2025年会暨四平市农机产业研讨会上,政府、院校、企业、专家四方汇聚,共同擘画农机产业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新蓝图。

汇智前言报告:

为产业突围破局 提供理论支撑和路径指引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新介绍,吉林省现代农业(农机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吉林农业现代化为目标,聚焦“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着力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他表示:“共同体作为联结政行企校研的战略平台,有效贯通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已成为推动吉林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

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是为四平农机企业量身定做的“思想盛宴”和“行动指南”。研讨会上,四位专家的报告,从宏观战略到微观实战,层层递进,为我市所有农机企业指明了方向。

吴鸿欣教授所作的《智启未来——四平市农机产业发展机遇浅析》,从产业布局的高度,指出了整合农机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必要性;黄东岩教授的《智能农机赋能精准农业——吉林产学研融合创新之路》,描绘了全球农机发展图景,深入剖析了产学研融合模式和黑土地保护,推动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李光研究员《黑土守护者——现代耕整地技术及装备的发展现状》,则从终端应用需求端出发,为企业产品研发提供了根本遵循;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德胜为同行所作的《智造引领——四平农机企业转型升级实战分享》道出了来自一线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引起了现场企业的强烈共鸣。

作为产业链中的创新主体,农机企业在其中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位置,企业迫切需要教育链输送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人才,需要科研链提供前沿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同时,企业的实战难题和市场需求,又能反向驱动教育和科研内容的更新与优化。这正是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通道的最生动实践。

迈向深度融合:

政校企研共同体融合赋能 共创未来沃土生金

在校企合作签约与授牌仪式上,合作协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一座从课堂直通车间、从实验室迈向田野的桥梁正在加速建成。吉林省现代农业(农机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合作研发高端智能免耕精量播种机、集中供种免耕播种机等先进装备,构建集教学、研发、育人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实践平台,显著增强了区域高端智能农业装备产业的创新支撑能力。

作为推动吉林省农机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和项目转化协同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平台,共同体充分发挥了产业升级的“纽带”作用。依托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等理事长单位,联合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系统推进“六大建设成效”,协同运行效能显著提升。

会上发布的协同育人、技术攻关、员工培训“三张清单”显示,共同体已覆盖四平地区12家农机企业,实现了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同时,通过承办吉林高质量发展涉农类专场招聘会暨“农技赋能 职引未来”毕业生双选会,吸引了200余家省内外重点涉农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5700余个。

推进协同育人:

中高职贯通培养 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精准供给

在协同育人方面,共同体取得了显著成效。开设“康达班”“驭天科技班”“舜宇班”等5个订单班和定制班;共建现代(康达)农机产业学院;联合开发《农机营销实务》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及《农业机械应用》《数控编程与CAM技术》等特色教材;创新推出“田间课堂”移动课程及跨季节循环实训模块,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无缝衔接。

共同体积极拓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联合榆树市职教中心、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等45所中职院校,在24个专业领域实施贯通培养。其中,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计划招生120人。吉林工程职业学院与双辽市职业中专、梨树县职业高中等开展师资互聘,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副校长赵明宇表示:“产教融合是共同体的生命线。我们持续推动课程体系、教学资源与企业需求全面接轨,着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赋能乡村振兴:

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培养高素质农机农业人才

在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共同体大力推进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培养高素质农机农业人才。与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共建省级“吉林省智能免耕精量播种校企联合创新实验室”,研发高端智能免耕精量播种机、集中供种免耕播种机及智能监测装置;与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玉米低损高效收获装备、高速智能播种施肥系统及大型饲料打捆机;与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烈山机电中心联合开展“播种气力式集中排肥系统”研究。通过打造集教学、研发、育人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践平台,有效打通了人才与产业衔接的堵点。

值得一提的是,共同体创新开展“农机装备关键技术揭榜挂帅”活动,面向企业征集技术需求,推动省内四所高校成功揭榜8项需求,获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6项。校企联合攻关的《秸秆全量覆盖下高效切茬清垄结构创制与应用》《集中式种肥智能测控精量供应系统创制与应用》等3个项目获得2025年省教育厅科研立项。

在人才培养方面,共同体承办吉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班,与铁东区联合举办“雁阵齐飞”乡土人才培训班,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通过科技大集、志愿服务队等活动开展农民培训25次,年培训量达7000多人次;联合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华兴驾校等单位开展农机操作、维修及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累计培训86人,考试合格率达88.4%。这些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黑土无言,孕育无限生机;铁牛轰鸣,谱写时代新篇。吉林省现代农业(农机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盛会,不仅是一次年度总结,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集体出征。在四平这片深厚的工业沃土上,通过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坚定打通教育培养人才、人才创新技术、技术赋能产业的协同通道,传统的农机产业正在蓄积一场深刻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