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


从为形式买单到为幸福留白
史俊颖

《四平日报》(2025年8月25日) 01版

近年来,“三无婚礼”悄然兴起——无车队、无接亲、无主持,甚至简化到仅以一段短片热场,十分钟便开席。这种“去仪式化”的婚礼形式,折射出新时代年轻人对传统婚俗的反思与重构,更体现了消费观念从“为面子买单”向“为幸福投资”的理性回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这种简约风尚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的生动实践,值得倡导与思考。

挣脱形式枷锁,婚礼回归本质。传统婚礼中,繁复的流程、高昂的花费往往让新人疲于应付,甚至因攀比之风加重经济负担。年轻人摒弃华而不实的环节,选择“短片+宴席”的极简模式,并非对婚姻的轻慢,而是剥离形式主义后对情感本质的坚守。婚礼的核心应是爱情的见证与亲友的祝福,而非排场与表演。这种转变,既是对个体幸福的尊重,也是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社会风尚的积极响应。

简约背后是文化的自信与消费的理性。部分人质疑“三无婚礼”过于随意,实则是将传统习俗与婚姻价值本末倒置。当代年轻人更注重婚姻的实质内容。这种选择,既源于对文化习俗的批判性继承——保留温情内核,舍弃冗余形式;也体现了消费观念的成熟——从盲目跟风到量力而行。

婚礼的“瘦身”,是年轻人对生活自主权的争取,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缩影。少一些套路,多一份真诚,当这种务实、创新与这个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婚礼就是幸福的另一个开始,而非新人和家庭的重担。毕竟柴米油盐里的包容、风雨同舟时的扶持,才是情感最珍贵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