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传结硕果 法治建设谱新篇 ——伊通扎实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记事 |
本报通讯员 伊宣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聚焦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目标,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创新普法形式,深化法治实践,为全县法治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强化法治理论武装 打造法治宣传品牌栏目
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将法律法规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7次。将法治思维融入日常工作,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统筹县融媒体中心依托《伊通新闻》《伊通人民广播电台》开设《法律知识讲座》专栏以及《平安伊通》在线访谈直播栏目,创新开展“广播直播+网络互动+电视专题+短视频传播”立体普法模式,加深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联合相关部门结合民法典、三八维权普法、税法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围绕反电信诈骗、交通安全、民间借贷、未成年人保护等群众关切的问题,开展案例解读、法律条文解析和互动答疑,累计播发普法类相关新闻100余条,播出访谈类直播栏目27期,在蜻蜓FM和“新e通”APP中的网络收听率累计达到60万余人(次),切实增强了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伊通法治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构建全媒体普法矩阵 制作普法专题栏目
充分利用“伊通融媒”抖音号、快手号、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新e通”APP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普法短视频、图文资讯和直播内容。通过电视台专题宣讲和新媒体平台发布典型案例,引导公众依法维权,在《平安伊通》栏目在广播直播的同时,同步在“新e通”APP和蜻蜓FM平台进行网络直播,并将节目内容剪辑成短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二次传播,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有效扩大了普法覆盖面。“八五”普法期间,新媒体平台累计发布普法相关内容100余条,实现法治宣传的立体化覆盖。
统筹县融媒体中心以及相关部门制作播出《共享赋能新枫桥 无讼先行得民心》《美好生活 与“法”同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打造和谐安宁伊通》《吉林伊通:“三审合一”实质化 护“未”健康成长》等多部法治专题栏目,通过展示伊通法治建设成果和典型案例,引导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促进群众法律意识提升
组织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联合相关单位在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重点内容,开展送法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八五”普法期间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500余次。切实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让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过多维度的普法宣传,把法治宣传与依法治理工作深度融合,持续向治理主体、社会公众传递法律精神和规则意识,推动了“治理靠法律、解决问题用法律”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稳定性和公信力,让群众在法治实践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和维护法治社会建设。全县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明显增强,对法律的认知从“被动知晓”向“主动践行”逐渐转变,“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伊通将进一步优化普法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农村群众等群体的精准普法,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高质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