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账册间的星河
张明越

《四平日报》(2025年8月8日) 07版

当第一缕晨曦爬上市审计局的窗台,摊开的账册已缀满各色便利贴,像给数字系上了待解的问号。他们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却以指尖为犁,在数字的田野里默默耕耘;他们不是叱咤风云的勇士,却以双肩为盾,在国有资产流转的脉络中筑牢防线。那些被便利贴标记的疑问、被批注填满的报表,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辛劳,也写满了对“守护”二字最深情的注解。

灯影里的笔,在数字间种出春天

审计工作者的案头,永远有翻不完的凭证。一本本厚重的账簿摊开,像等待破译的密码本,他们逐行比对、逐页核查,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寂静深夜里最清晰的回响。为了揪出一串数字背后的隐情,他们会钻进积着岁月尘埃的文件柜,从泛黄的旧合同里翻找蛛丝马迹,指尖拂过脆化的纸页,偶尔被锋利的边角划出道细痕,又继续在字里行间搜寻线索。遇上数据模糊的疑点,免不了与被审计单位的经办人寻根问底、辩论推敲,从政策依据到业务流程,一句句“为什么”追问得执着又较真,直到见到确凿的佐证解开疑点才肯罢休。

电话铃声在办公室此起彼伏,他们对着通讯录里密密麻麻的号码,一遍遍向相关部门核实细节,听筒贴得久了,耳廓泛起微红。挂了电话又拎起公文包奔赴实地,可能是在银行柜台前调阅银行流水,也可能是在项目现场勘察工程进度。暮色四合时,办公室的灯总亮得格外齐整。年轻的审计员揉着僵硬的脖颈,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戴着花镜,在报表边缘写下密密麻麻的批注。那些在灯影里弯曲的脊背,藏着对“一分一毫”的较真,也藏着为国有资产撑起的温柔防线。

风雨中的脚,在核查路上踏出坦途

审计从不只是案头的工作,更是用脚步丈量的责任。在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中,他们会钻进尘封的厂房,在锈迹斑斑的机器旁确认使用状态,爬上吱呀作响的阁楼清点积压的库存,手指拂过蒙尘的设备铭牌时,总能在数字与实物的缝隙里找到被忽略的疑点; 为了核实国有资产有无流失,他们还会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每一个村庄,踩着荆棘询问农户校舍地块的使用情况,坐在村头的老槐树下翻查公示台账,生怕哪一处细节藏着政策执行的“温差”;为了查看项目完工情况,他们曾在烈日把路面晒得发黏时奔赴现场,汗珠砸在滚烫的钢筋上瞬间蒸发,也在暴雨倾盆的日子深一脚踩进泥坑,裤腿裹着泥浆核对工程进度,雨水混着汗水浸透了怀里的审计底稿。

有人问他们:“值得吗?”他们总是笑一笑,指着报表上修正后的数据说:“你看,这数字准确了,资产真实完整了,就值得。”就像足球场上的守门员,哪怕扑球时摔得满身泥泞,也要拼尽全力守住球门。他们守住的,是千万人共同的财富,是不容有失的信任。

岁月里的心,把平凡酿成诗

他们的辛苦,藏在家人的等待里。或许是答应了陪孩子过生日,却因紧急审计任务在办公室加班;或许是计划好陪伴年迈父母出行,却被临时通知奔赴外地核查。他们的手机里存着未接的来电,备忘录上记着未完成的家事,却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给了那些冰冷的数字和严肃的法规。

但他们的眼里总有光。当发现的问题得到整改,当流失的国有资产被追回,当规范的制度落地生根时,他们会对着整改报告露出欣慰的笑容,像农民看着丰收的庄稼。那些被岁月染白的鬓角,被凭证磨出薄茧的指尖,都是时光赠予的勋章。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证明:伟大从不在惊天动地的壮举里,而在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的执着中。

这群国有资产“守门员”,他们的日夜兼程,从来不是为了被铭记,当每一笔资金都走得端、行得正,当每一项资产都守得住、用得好,他们眼中的光,便与万家灯火连成了星河。这光芒里,有对职业的敬畏,有对责任的担当,更有对时代的深情,他们用平凡的坚守,为国有资产筑起了最坚实的堤坝,让每一分公共财富都真正惠及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