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以“演”促训 以“练”备战
——双辽市组织开展防汛应急实战演练侧记

《四平日报》(2025年8月8日) 05版

本报通讯员 郑嘉萱

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时期,面对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频率增加,防汛排涝工作成为保障城市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关键任务。双辽市各部门积极行动开展防汛应急实战演练,通过全流程模拟实战场景、全链条检验应急体系,切实提升汛期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市民打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演练以“三级联动、三防并举、三力整合”为总体思路,紧抓防汛工作窗口期,结合前期防汛实践经验,重点构建市、乡、村三级贯通指挥体系,聚焦流域防洪水、乡村防内涝、城市防倒灌三大核心任务,统筹群众自救、专家指导、专业抢护三股关键力量,通过多场景模拟、多部门联动,实现“以演促训、以练备战”,全面检验预案可行性、应急指挥效能与抢险实战能力,为筑牢安全防线奠定坚实基础。

“三级联动”织密快速响应网络

本次演练模拟的是8月1日清晨,双辽市气象局发布极端天气预警:“预计8月2日至3日将出现大暴雨,伴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双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接到预警后,立即会商研判汛情发展趋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双辽市城区防汛指挥部迅速行动,安排部署城区防内涝、防倒灌等工作。各乡镇(街)同步组织开展巡堤查险,及时消除隐患并进行动态上报险情。受上游客水及持续降雨影响,东辽河流域水位持续上涨超过设计水位。双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紧急召开会商研判会议,决定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13个工作组立即集结、集中办公,双辽市领导坐镇指挥,统筹调度双辽市全部资源,构建起“市—乡—村”三级贯通的指挥体系,确保“预警—研判—响应”全链条高效运转。

“三防并举”精准筑牢安全防线

在东辽河东明镇下口门子险工段,消防队员和民兵队伍正紧急处置管涌、脱坡险情,开展封堵加固作业。医护人员严阵以待,随时提供应急医疗保障。双辽市委主要领导通过对讲机连线,详细了解前线险情处置、人员转移等情况,提出“上下游村屯的群众转移、人员排查必须到位,转移范围适当外延,确保应转尽转,不落一人”的具体要求;在东明镇德胜村,镇村干部下沉一线,逐户通知群众转移,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帮扶,通过农用四轮车、皮卡车等运输工具,将受威胁群众转移至临时安置点;在城区,各相关部门通过封闭交通、拉警戒线等措施对桥洞等低洼地带进行临时管控,各街道果断转移城乡接合部低洼区域居民,确保群众人身安全。市民自发在商超门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处垒筑沙袋,防范倒灌现象发生。

“三力整合”凝聚协同攻坚合力

群众自发开展隐患排查、简易处置和险情上报,筑牢全域覆盖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水利专家现场驻点指导管涌封堵、堤坝脱坡处置等关键环节,通过制定抢护方案、全过程督导、现场研判风险等方式,为精准施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消防、民兵等力量实施模块化编组、专业化操作、高效化处置,在管涌抢护、堤防加固等实战中展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攻坚能力。各方力量在演练中攥指成拳,高效协同、无缝联动,形成“全民参与、军地联动”的协同作战格局,实现险情处置“响应快、判断准、处置实”的攻坚效能。

此次演练充分检验了双辽市应急指挥体系的顺畅性、重点防范的精准性和力量统筹的科学性。通过场景化实战推演,进一步强化了各部门协同作战能力,为应对极端汛情积累了宝贵经验,切实筑牢了汛期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