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暖流浸润岁月情长 ——记“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赵君芳 |
本报记者 刘莉
她是最坚强的妻子,20多年来,承担起全部家庭重担,对常年在外打工的丈夫从来报喜不报忧;她是最孝顺的女儿、儿媳,悉心照顾患病年迈的父母和公婆,让4位老人安享晚年……她就是双辽市红旗街道白菜村村民赵君芳,她用柔弱的肩膀经营出一个温暖的家庭,用默默付出诠释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她曾荣获“四平好人”称号。
不惧困难 照料重病父亲
为了维持家庭生活,赵君芳的丈夫常年在外务工,繁重的家务全都由赵君芳一人承担。但多年来,她总是默默挑起家庭重担,丈夫询问家里情况时,她总是笑着说,一切都好。
2004年,赵君芳的父亲患上胃癌,年迈的父亲承受着病痛折磨,每天四肢无力地躺在床上,基本不能下床活动。赵君芳强忍悲伤,遵照医嘱每天按时为父亲按摩、喂药,在床头放上父亲最爱吃的水果和零食,想方设法哄他开心。病痛让曾是家中顶梁柱的父亲常常在半夜时偷偷抹眼泪,赵君芳心疼地安慰父亲:“您只要配合治疗,慢慢地就好了,我会一直陪着您。”随着父亲病情加重,逐渐难以进食,她只能每天准备一些鸡蛋糕、小米粥等好消化的食物喂父亲吃。但天不遂人愿,由于病情过重,半年后,赵君芳的父亲还是与世长辞。
无怨无悔 呵护卧床婆婆
父亲去世后,赵君芳更加珍惜与母亲、公婆在一起的时光,对他们关怀备至,无微不至地照顾3位老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她说:“人生短暂,能和家人相伴是一辈子最大的幸福,要好好珍惜能在老人身边尽孝的日子。”
2011年,婆婆患上脑血栓,由于脑部组织损伤过重,出现严重的肢体活动障碍,只能卧床休养。长时间卧床让婆婆不愿与人沟通,记忆力也有所衰退,赵君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会坐在床边与婆婆聊天,陪婆婆一起看电视。她每天变着花样做饭菜,定期搀扶婆婆出门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让婆婆吃得好、睡得好。为了避免婆婆长褥疮,她每天都耐心地帮婆婆擦洗身体、按摩翻身。在赵君芳悉心呵护下,直到2022年末,婆婆握着赵君芳的手安详离去,享年92岁。邻里乡亲都说,是赵君芳10多年的床前侍奉,为老人添福加寿,她的举动让人感动。
敬老爱老 廿载执着坚守
2021年,赵君芳95岁的公公意外摔伤了腿,本就高龄的老人生活彻底无法自理,赵君芳的压力更大了,这边刚把婆婆照顾入睡,那边就要喂公公吃饭,从早到晚不停忙碌,一天下来,赵君芳常常精疲力尽。
考虑到公公年龄大、消化能力弱,她就做易消化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给公公。赵君芳的公公说:“我吃饭时,儿媳妇从来没让我端过碗,她每次都把饭送到面前喂我吃。大家都说我好命,摊上个好儿媳妇!”2023年,公公去世了,赵君芳悲痛欲绝,在她的心中,公公婆婆就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如今赵君芳还在照顾着82岁的母亲,母亲患有多种慢性病,她现在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于侍奉母亲。“孝顺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这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我们要为儿女做好榜样,让这种好传统弘扬下去。”赵君芳说。
赵君芳用多年的倾情付出让家中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7300多个日子里,她的孝顺与热心就像一束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