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


点滴真情诠释家与爱的真谛
——记“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姜红

《四平日报》(2025年8月6日) 02版

本报记者 刘莉

在铁西区北沟街道滨河社区,有一位被邻里交口称赞的好媳妇——姜红。她用30多年的坚守与付出,为丈夫及家人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她曾获得“四平好人”称号。

连遭变故 艰难扛起家庭重担

1993年,姜红和丈夫结婚,婚后和年迈的公婆及一个患有宫颈癌、一个从小体弱多病的两个小姑子共同生活。1年后,他们的儿子呱呱坠地,全家正沉浸在幸福之中时,不幸突然降临,丈夫手臂被机器割伤致残,家庭的重担落在姜红一个人身上。上有公婆,下有孩子,还有残病的丈夫和小姑子,一家人都需要照顾,为了养家糊口,姜红做起了保洁工作。

2004年,姜红在工作时被老化漏电的电线电晕,醒来后患上触觉不识症,被认定为三级肢体残疾,丈夫想尽一切办法帮她训练,慢慢地症状逐渐轻微。然而,好景不长,丈夫又患上了骨癌,在2008年中秋节前撒手人寰,沉痛的打击让姜红悲痛欲绝。丈夫的离去,留给姜红的不仅仅是失去亲人的痛苦,还有家中欠下的20多万元外债。但生活还要继续,姜红擦干眼泪,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继续努力生活。

替夫尽孝 无微不至照顾公婆

经历了生离死别后,姜红变得更加坚强。为了多赚点钱补贴家用,她经常去捡废品,夜深人静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后来,姜红在邻居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物业管理员的工作,收入虽然不多,但公婆和小姑子的医药费总算有了着落。她一边上班一边侍候公婆和照顾患有宫颈癌的小姑子。

2009年,小姑子因病去世,本就体弱多病的婆婆受不了先后失去儿女的打击,也在当年去世。随后的几年里,公公因年迈多病多次住院。公公住院期间,姜红始终守护在老人身边,揉腿、洗脸、擦背……她事事亲力亲为,无微不至,从未有过一丝怨言。她的孝顺和尽责让街坊邻里都看在眼里,在小区里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好儿媳。公公逢人就讲,儿媳妇姜红就像亲闺女一样悉心照顾自己,让他享受到了幸福的晚年。2020年,姜红的公公病逝。

自强不息 带动弱势群体增收

生活的苦难、身体的病痛没有打倒姜红,为了偿还家中债务和抚养孩子,她克服身体和心理障碍持续做肢体康复训练。

2016年,姜红参加了中国结编织工艺培训班,并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中国结编织工艺师,编织售卖中国结补贴家用。她还受铁西区残联邀请,在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上讲授编织技术,累计培训学员2000余人,她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身边的弱势群体积极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改善生活。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许多姐妹受到鼓舞,都纷纷重拾生活信心,依靠手工编织技艺实现了增收,减轻了家庭负担。

姜红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家庭,不离不弃地照顾亡夫的父母和妹妹,悉心抚养孩子长大,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一个家。在她身上,既有传统女性勤劳、善良、慈爱、孝敬的美德,又有着现代女性拼搏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她的爱如同涓涓细流,激励着更多的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