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


第三编 四平党组织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九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四平日报》(2025年8月1日) 06版

党史

8月4日,中共辽北省二地委针对全区集体和个人隐瞒黑地问题,发出查黑地、评定土地等级的指示。8月5日,中共梨树县委、县民主政府制定黑地自报政策,自报期暂定5天,自报者免于处罚。对自报的黑地,贫雇农和中农免征公粮,地富成分免征一半,对过期不报者,实行处罚并追补公粮。另外,还制定了追欠公粮,针对顽抗地主、恶霸、富农挖粮以及开展民主斗争等政策。

为了避免因群众斗争而影响农业生产,省委在新区土改工作开始就强调土改要与生产相结合,提出“发动群众,平分土地,准备明年生产”的口号。按照省委的要求,各区在土改的过程中,生产活动一直正常进行。

新区土改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新区土改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一是东北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群众消除了怕变天的思想;二是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吉林、辽北省委总结砍挖斗争和平分土地运动的经验教训,制定了正确的新区土改政策,对划阶级、打击面、工商政策、处决人犯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在运动中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指导;三是经历过老区土改运动的各级领导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方法有了很大改进,政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新区土改进行得比较顺利,但也存在着一些“左”右偏差,在四平郊区的土改中,海丰屯就发生了打人事件,市委发现后及时予以制止。这些偏差都因及时发现而被纠正,因而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没有影响土改运动的进展。

八、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

在波澜壮阔的东北解放战争中,四平人民与东北其他地区的广大人民一道,踊跃参军,积极支前,捐款捐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群众参军参战,是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中共进入东北后,就在东北人民自治军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设立了总后勤部,夏季攻势后扩大为后勤司令部。秋季攻势前,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吉林省境内以中长路为界设立两个后勤司令部,其中西线后勤司令部驻郑家屯,辽吉归其指挥。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四平人民踊跃参军。据时任辽吉二地委书记的杨易辰回忆,1947年春秋两次动员群众参军,第一次全区共1700人,第二次仅怀德、双辽、梨树三县就为部队补充新兵2050人。1947年秋季攻势中,各地参军热潮空前高涨。辽源县(今双辽市)茂林等区参军人数达3400余人。双辽在1947年12月扩军中,出现了兄弟争相报名参军,10几岁少年报名参军,许多人不仅自己参军,还动员周围四五名青年一道参军的动人情景,仅12月9日这一天,双辽县就有174人报名参军,数日内即有千人参加主力部队。据当时郑家屯1947年12月19日出版的胜利报报道,双辽翻身农民在“打到沈阳去,抓回大地主”的口号下,数日内即有1090个好汉加入主力部队,高家炉区扩军90名,8、9两日内即有200人报名参军。张家区在联合斗争大地主大会后,有63名好汉参军。

1948年2月,梨树三区区委书记范飞仅在两个半村就为部队征兵150人,平均每村60人。他还亲自进屯入户动员青年,共动员1000余人参军。据1948年6月《群众通讯》记载,年内5月的一次征兵,就达449人。从1948年3月梨树全境解放到辽沈战役结束,梨树青年参军者每区不下1000人,全县共12个区,共参军1.2万余人。

除直接参军参战外,各地方武装还直接参加战斗,为主力部队补充兵员。二军分区几年来先后组建了16团、17团、18团、19团(蒙古骑兵团)、20团和21团。其中有的团直接参加了四战四平战斗,如16团和梨树县大队等就直接参加了四平解放战,二军分区司令员邓忠仁担任四平保卫战和四平解放战的副总指挥。三战四平时,二军分区副司令员罗杰带领16团再次进入四平道里民主联军控制区,担任卫戍任务。

县武工队、县大队、区中队在边沿区开展斗争,配合主力解放二分区广大地区,牵制了大量敌人,减轻了攻城部队的压力。此外,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量兵源。1947年初,17团即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骑兵师;20团(老四团)、21团(老七团)编入辽吉军区保安第二旅;1948年2月,16团、18团编入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十师。在二分区所辖各市、县都建立了民兵队伍,据不完全统计,1947年10月以后,二分区所辖各县共有民兵9821人,其中梨树县1924人,怀德县969人,双辽县1573人。这些民兵,平时生产,战时参战,并随时为部队输送兵员。

人民群众的积极支前,是东北民主联军取得胜利的强大后勤保障。四平保卫战结束后,中共党政军实行战略转移,在北撤前为阻止国民党军追击,截断其铁路运输,梨树和梨东两县在所属各解放区动员大量人员,在中共辽北省委的统一指挥下,兵分三路执行扒毁铁路的任务。梨树县由县政府民政科长苏甫带队,率领5000余人,梨东县由县长郑洪轩和县大队长戴岱率领,分赴四平至郭家店、四平至牤牛哨、四平至哈福三线,一举扒毁铁路三段。广大民夫不顾国民党天上飞机轰炸,地面部队的袭击,冒着枪林弹雨完成了任务,阻止了国民党军的猖狂进攻,保证了东北民主联军的胜利转移。

1946年12月3日,辽吉区人民自卫战争后援会在白城子成立,朱其文为主任,于文清为副主任,负责支前的组织领导。随后,各专署也相继建立战勤组织。据时任辽吉二地委书记的杨易辰回忆,1946年底,“专署和各县、旗民主政府都设立了战勤科,区设战勤助理,以区、村为单位,把青壮年组织起来,轮流参加支前工作,每个县有常备大车50辆,担架100副,一有命令即奔赴前线”。在1947年“夏、秋、冬三大攻势中,双辽、梨树两县共出担架2311副,大车1729辆,担架队员和民夫2万人”。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