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


打造示范样板 激活发展动能
——双辽市新立乡着力发展庭院经济路边经济记事

《四平日报》(2025年8月1日) 05版

本报通讯员 辛丽

发展庭院经济与路边经济,是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双辽市新立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培育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带动性强的乡村经济新增长点,全力推进庭院经济与路边经济示范建设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

在新立乡的广袤田野间,一场以庭院经济和路边经济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实践正火热推进。各村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探索创新,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双龙村与林队率先激活庭院“方寸地”,将其变为增收“聚宝盆”。两村以朝天椒种植为核心,嫩绿的辣椒苗在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凭借独特辛辣口感与高经济价值,朝天椒成为村民致富的“黄金作物”。种植过程中,两村村民打破地域界限,交流种植经验、分享技术心得,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新种植模式丰富了市场供给,为村民开辟出多元收益渠道,让庭院经济迸发出蓬勃生机。

山丁村另辟蹊径,依托路边资源,大力发展路边经济。充分利用村内道路两旁的土地资源,大面积种植黄豆。这种易种植、适应性强且具备固氮改土功能的作物,待到丰收时节,道路两旁皆是金灿灿的豆荚挂满枝头。高质量的黄豆可以直接出售给加工企业,也能进入市场零售,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丰收村则是“双管齐下”拓宽增收路径,发展庭院经济与路边经济。盘活道路旁闲置土地,种植高价值农作物,在路边和庭院种植朝天椒。村民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力求提高朝天椒的产量和质量。

新立乡聚焦资源整合,因地制宜挖掘各地优势。以庭院为载体,引导农户将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打造成特色种植园、家庭养殖场、手工作坊等,以村屯交通干线、旅游精品线路为依托,科学规划路边经济业态,布局特色农作物种植与精品绿化美化相结合,农产品销售与文旅娱乐相结合,让“路边”变“商路”。

通过示范创建,新立乡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一方面,强化技术指导与政策扶持,推动庭院路边经济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民参与经营、分享收益,实现小庭院、路边摊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庭院经济与路边经济示范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短平快”项目,更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重要实践。新立乡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本村发展的特色经济之路,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新立乡将继续深挖各村潜力,扩大特色经济规模,持续打造乡村经济新样板,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