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


“牛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李雪

《四平日报》(2025年8月1日) 01版

在伊通满族自治县西苇镇红光村,伊通满族自治县德泽牧业有限公司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格外引人注目。公司2008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省级龙头企业和国家级示范园区。近日,记者走进德泽牧业,探寻这家企业如何通过科学养殖、联农带农,让“牛产业”为乡村振兴的注入强劲动力。

在德泽牧业养殖区,整齐的牛舍内,成群的牛毛色光亮、体型健壮。“公司采用智能化养殖模式,精准调控饲料配比、环境温度和疫病防控,确保肉牛品质。”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德泽牧业养殖牛品种以西门塔尔为主,总计1300余头牛。同时在幅员辽阔、地广人稀、拥有丰富牧草资源的内蒙古有近6600公顷肉牛养殖繁育基地,培育的牛肉营养更丰富,富含更多的蛋白质和氨基酸。

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公司格外注重品质管理。自主收储饲料,青贮300多公顷、黄贮800多公顷。在养殖区建有贮室两座,可达1万多立方米收储量。草料及秸秆的有效利用,不仅为牲畜提供了生态饲料,还为当地环保提供助力。为提高作业效率,公司还引进了大马力拖拉机、打包机、青储饲料机、青储取料机、装载机等十余台设备。

公司的持续向好发展,不仅壮大了企业自身,更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红光村村民李先生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表示跟着德泽牧业养牛,要比以前赚得更多。目前德泽牧业已带动50余户养殖肉牛,年增加总收入合计80余万元。近年来,公司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出台的多项扶持政策的支持下,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设备,完成了肉牛产业的再升级,提升了养殖效率。

公司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德泽牧业将持续扩大养殖规模,解决更多就业问题,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人共享产业发展红利。”企业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从一个小型养殖小区,到国家级示范园区;从单一养殖,到全产业链发展;从独自经营,到带动农户共同致富,德泽牧业的成长历程,正是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