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防汛减灾立体防线 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铁东区山门镇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各项工作记事 |
本报通讯员 东宣
入汛以来,面对严峻防汛形势,铁东区山门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及广大党员群众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多点发力构建起涵盖应急机制、物资储备、抢险队伍与风险转移的立体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预警直达
构建信息闭环
山门镇及时召开全镇防汛工作专题会议,第一时间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全镇迅速建立起高效预警信息传递网络,镇村干部通过大喇叭广播、网格微信群、上门通知等多渠道,密集向居民滚动发布最新气象动态与防灾避险要点,确保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实现“监测—预警—响应”闭环管理,为精准防汛抢得先机。
多元保障
夯实防御基石
防汛物资储备既立足自身,更拓宽渠道。目前,山门镇已储备防汛专用编织袋2000余个,铁锹、雨靴、雨衣等基础装备百余件,强光手电等工具储备均已到位。镇内设有两处应急安置点,可妥善容纳避险群众200余人,安置点内备有热水、食物、基本医疗等应急物资。山门镇采用“政府储备+企业代储”模式,分别与四平市程装电力安装有限公司、美巢集团吉林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物资代储协议,让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到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中,确保关键时刻物资调得出、供得上、不断档。
下沉一线
24小时全天值守
防汛力量层层压实至最前沿,全镇13个行政村均组建起由党员干部、民兵、志愿者构成的村级应急抢险分队。镇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冒雨下沉一线,对河道堤防、地质灾害隐患点、危旧房屋等重点部位展开拉网式、动态化排查。全镇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值班人员紧盯气象云图、雨量监测站数据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平台,确保信息灵通、响应迅速,实现“险情早发现、队伍早到位、处置早展开”。
应转尽转
守护生命安全
在气象部门连续拉响地质灾害风险警报的同时,山门镇争分夺秒启动人员转移安置预案。镇村干部连夜奋战,排查险情、耐心劝导,对居住在风险区域的群众坚决做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截至目前,成功将山门镇造纸厂家属房7户14名居民安全转移;耐心劝导疏散山门镇信用社家属楼居民37户72人。
山门镇将持续密切跟踪天气变化,以“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审慎,强化监测预警、隐患排查与应急处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做到隐患早发现、情况早报告、问题早处理,为群众筑牢坚实防汛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