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家乡制造的科技脉动 ——市第十七中学学生走进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
本报通讯员 崔银雪 张洪伟
7月24日,四平市第十七中学八年一班的学生、家长约50人走进四平宏宝莱饮品有限公司,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科技课堂”社会实践活动。
在被誉为“东方马德里”的四平土地上,这座现代化工厂向学生们生动展现了科技赋能产业的力量。学生们亲眼见证了宏宝莱饮品高效、智能的生产流程。透明化的灌装车间内,全封闭自动灌装机高效运转,经过灌装、打码的饮品,由灵活的机械臂精准码垛,再由智能无人搬运车(AGV)有序运送至仓库。这条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线,以严谨的程序设计和安全高效的生产方式,每小时可生产36000瓶饮料,令同学们惊叹不已。
在精密调配区,0.1%的糖度误差控制标准,让学生们对课本中的“精度”概念有了具象理解;物联网中心实时跳动的数据流,则让抽象的“大数据”应用变得清晰可见。同学们兴奋地表示,这趟旅程让他们把物理课上即将学到的“机械能转化”等知识提前进行了“预习”。当在冷饮区品尝到刚下线的“四平造”汽水、生榨饮品和雪糕时,课本中“东北工业振兴”的篇章仿佛跃然眼前,变得格外鲜活。一位家长指着手中的饮料,深情地对孩子说:“这可是你爷爷辈就喝的家乡品牌!”一份对家乡工业的自豪感在师生和家长心中油然而生。
四平市第十七中学始终坚持“行走课堂”的教育理念,当学生们目睹课本上的公式、原理在生产线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孩子们触摸着“四平制造”的标签由衷赞叹“家乡真棒”时,“科技报国”的理想种子便已悄然播撒在心田。学校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组织更多学生深入家乡的工业现场,让他们在直观感受中深刻理解“科技强国”的战略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与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