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9日


凝聚实干笃行的磅礴力量
——我市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四平日报》(2025年7月29日) 01版

本报记者 陈凯 通讯员 赵梓淇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创新构建扁平化城市基层治理指挥体系,常态建立包保机制,组织市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包保社区、小区,倾斜资源和力量;抓实“书记一号工程”,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站)建设,全市城市街道社区全部开展党建联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

贯通社区基层治理“指挥链”

2022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扁平化基层治理指挥体系,发动559个各级党组织直接包保全市所有社区、小区,积极参与卫生城创建等大项工作。2023年以来,我市进一步健全指挥体系,印发《关于坚持党建引领 深化“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指挥体系”建设 明确重点任务的方案》,明确“一包五清五抓”重点工作任务,组织2万余名党员“进社区、亮身份、办实事、作奉献”,深入参与清雪除冰、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今年春节期间(二十八、除夕、初一),158个包保部门(单位)参与下沉社区、小区清雪,有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结合落实“双报到”活动,推动报到单位党组织向社区投放各类资源,参与社区共建活动6300余次,报到党员积极认领兼职“三长”,圆梦群众“微心愿”2.8万个,与社区一道引领带动广大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与服务,不断增强基层治理合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擦亮书记一号工程“金招牌”

2020年起,我市统筹开展书记一号工程建设,各地各部门同步开展、及时对接,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走上前台,认领“书记项目”,带头推进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区域共治、难题共解,主动研究情况,谋划推进措施,推动项目早日见效。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共谋划认领书记项目3801个,包含党建提升、小区改造、扶贫济困、环境整治、创业就业等各项党建民生领域,累计投资达1亿元,持续升级社区及所辖小区的软硬件条件,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增强社区服务民生能力。同时加强工作宣传,由各地各部门整理书记一号工程项目成果和优秀事例,在四平党建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择优发布,着力提升书记一号工程社会影响力。

筑牢党群服务中心(站)“主阵地”

在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建立五级党群服务中心(站)557个,实现全覆盖,包括市区两级综合性、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6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13个,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414个。其中在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一悬挂标识,设立服务窗口,全程领办代办,提供便民服务设施,为辖区单位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打造公益托管型、爱老敬老型、暖心服务型、就业服务型、资源共享型等功能型党群服务中心,推动社区阵地功能从“多而杂”向“专而精”转型,首批打造5个典型社区,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因地制宜设置党群服务站,重在发挥作用,使之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实现“建在群众身边、解决群众需求”。

畅通街道社区党建联建“微循环”

持续加强街道社区党建联建工作,积极吸纳917家驻地各领域党组织加入,设置轮值主席、兼职委员,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共驻共建“四项清单”制度等各项制度,在1344个城市基础网格全部建立党支部,配备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等专兼职“三长”4.1万人,带动党员群众参与联建活动44478人次,共解决难题办实事3720件,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自始至终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