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


藏在文字里的甜
丁蔷

《四平日报》(2025年7月28日) 07版

一时我心烦意乱,心情别提有多沮丧了。无奈之下,我强打着精神,找回学生的纸质作文本,重新输入、反复校正,直到点击“发表”。老花镜后的眼睛已酸涩发胀,可想起孩子们追着问“老师,这期公众号能看到我的作文吗?”的模样,疲惫瞬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为了给每个孩子展示的机会,我变着法子设计写作活动:组词成段、仿写、改写……有次学完新课,我让孩子们用生字词自由创作,没想到一期公众号竟收录了近二十个孩子的作品,字数达两三千。整整一下午,我都埋首在纸质稿与电脑屏幕之间,语音录入、校对排版。虽然累得肩膀酸痛、脖颈僵硬,但看着孩子们稚嫩的文字变成了屏幕上工整的段落,想到学生和家长看到公众号之后的喜悦,所有的辛苦都化成了两个字——“值得”。或许,教育就是这样——在琐碎的忙碌中,为孩子们的热爱点亮一盏心灯。

初三时,学生被压力裹挟,而我深知,在这紧绷的日子里,心灵更需要一片栖息之地。于是我发起了小组内的“文字漂流”,大家可长可短自由书写,一个轮回下来,每人每周仅需参与一次。翻开学生的“文字漂流”本,偶尔加以修改或润色,那些鲜活的文字成了我“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惬意时刻:“即使作业再多,也要面带微笑,不能让一件事坏掉你一天的快乐。当你觉得烦时,去想一下吴某凡,他现在应该比你还烦。”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不由得“扑哧”一笑,疲惫的神经瞬间被这幽默击中,记得当时还迫不及待地分享给了同事。

有时看到学生在本子里你来我往地交锋逗趣,比如:“越突出的小草越容易被铲平,人也像小草一样,越高调越容易被打压。”可另一位学生却唱起了反调:“太矮小的草不被人注意,不经意间会遭到践踏。人也一样,低调容易被忽视。”文字的世界,也是一束火花点燃另一束火花,一个思想碰撞另一个思想。

这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灵光乍现,不正是我在辛苦工作间隙尝到的“甜”吗?一些成绩平平或沉默寡言的孩子,在多样化的写作训练中,也展现出惊人的灵性与创造力。他们用独特的视角,或幽默或灵动的文字,为我疲惫的生活注入了鲜活的色彩。

更大的甜蜜是,经过我的点拨指导,看着学生的文字有了华丽的转身。记得有个学生,写创意手工“马赛克花瓶”比赛,但文章只是简单地叙事,没有相应的描写段落。我开玩笑地对学生说:“你这得奖的‘马赛克花瓶’到底长啥模样,我也想知道啊。你要通过文字,让读者仿佛看到画面。”学生恍然大悟,二稿交上来,我眼前一亮:“中宽上窄的花瓶,从下至上的蓝色渐变,空隙处点上了星星,瓶口边缘无规律的小花为花瓶增加了几分稚气。将做好的一枝红玫瑰插上,整个花瓶便有了点睛之笔。我拿起来一看,整个花瓶就像星空中绽开的花朵,稚嫩又不失典雅。”

一次次与学生的文字相遇,如同开启盲盒般,充满着惊喜,让我在忙碌而辛苦的教学生涯中,发现了不一样的乐趣。即使退了休,重读这些稚嫩的文字,也让我觉得,曾经的俯身与坚守,都在岁月深处酿成了永久的回甘。

看着刚发表到公众号上的学生练笔,我突然吃了一惊,那错别字一目了然。第一次发现时赶忙点击修改,复查时却又揪出一处疏漏。刚摸索做公众号的我,手忙脚乱中竟点了删除键,随着“删除成功”的提示跳出,所有内容瞬间消失。我急忙到草稿箱中去寻原稿,那些文字就像被风吹散了的蒲公英,踪迹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