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


铺就高质量的就业路
本报记者 孙国光 邵杰

《四平日报》(2025年7月28日) 02版

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市委“1288”总体工作思路,锚定我市产业发展需求,落实“稳就业”政策,为群众铺就高质量的就业路。截至六月末,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6971万人,完成全年26万人任务的98.84%;城镇新增就业9068人,完成全年15000人任务的60.4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159人,完成全年4000人的78.9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508人,完成全年3300人任务的76.00%。

市人社局就业促进科负责人表示,全市目前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207个,居民能够做到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岗位推荐、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这些服务,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服务实现就业。

在铁西区北沟街道滨河社区,社区联动党建联盟单位签订优先用工协议,今年已推荐12人到联盟单位就业。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婷说:“滨河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老年人居多,部分居民因照顾父母无法就业,还有一些居民需要接送孩子,无法分身外出工作。为了促进这部分居民就业,社区成立居民‘居家车间’。在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分别与辽宁华兴热力企业、美联热力、实达服饰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在社区招聘修边工,去年全年为居民创收13.2万元。”目前,滨河社区已有170余人加入居家车间,成功实现“家门口”就业。

滨河社区居民才欣就业不稳定。通过社区打造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她在“居家车间”和手工艺品室,找到了能兼顾家庭与收入的工作。才欣说:“这些工作在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家庭,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铁东区解放街道北大桥社区以“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纽带,结合实际紧盯灵活就业需求,凭借“七有”基础、“六项功能”及残疾人带动就业特色项目,将就业服务精准送达居民身边,拉近服务与民心距离,为基层就业服务提供生动实践。

北大桥社区居民刘丽石身残志坚,在社区帮助下,开设公益性“手工编织串珠技能培训班”,既传技艺,又以奋斗精神感染学员。社区还为他们搭建平台拓宽销路,助其增收。刘丽石说:“在天气凉爽的时候,几个人围坐在凉亭纳凉时,边聊天边做工,既增加了收入,也免去了离家的奔波。”

北大桥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陈诚表示,现在整个社区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率能达到80%以上。社区将继续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就业信息,让居民都找到适合的工作,进一步提升幸福指数。

当前正值“高校毕业季,农民挂锄时”,市人社局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平台,建立“一人一档”对接台账,实施“一人一策”精准援助,通过常态专项招聘、精准岗位供需等方式,激活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稳住就业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