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人大之为 贡献人大之力 ——市人大常委会助力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记事 |
本报通讯员 楚天舒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人大常委会角色定位和人大工作历史方位,转作风、提标准、强效能,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推进四平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生动实践中,彰显人大之为、贡献人大之力。
聚焦中心 找准工作“发力点”
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把人大工作融入到发展大局中去考虑、去谋划、去推进,围绕市委“1288”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强化法规供给、监督推动、决定支撑、代表作为,细化6大板块、21项重点工作、51个具体任务的年度工作目标,明确了立法、监督、代表三个具体工作计划,全方位构建起人大服务中心大局的“四梁八柱”。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市人大常委会以广发动、广调研、广对接为路径,组织和动员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围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方面,以“专业+行业”“民生+民声”为“十五五”规划献智献策。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1条,省人大代表建议17条,市人大代表建议240条,县(市)区人大代表建议273条,乡人大代表建议146条。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对各项建议进行深化论证和优化提升,形成高质量的建议清单,并汇编成册转交市政府,让代表建言从纸面走向实践,让群众期盼从愿景变为现实。
聚焦发展 共寻破题“金钥匙”
服务发展是人大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市人大常委会把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坚实根基和强大动力,在去年开展“兴市有我·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基础上,出台决定、提升层次、科学扩面,进一步调动国、省、市、县、乡五级4700余名代表,把行动聚焦到市委全力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的部署上来,把力量聚焦到市委“养英雄气、传英雄志、创英雄业”的要求上来,力争形成“六个一批”显著成果。活动实施以来,已收集代表推介项目建设45个、征集招商引资线索63条、召开联动会商工作会议2次、提出优化营商环境建议22条、征集涉企问题建议14个……真正实现以代表工作出新出彩助力发展提质提效。
全市上下聚焦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锚定市委“项目为王”战略主线,深入县区走访工业企业,连续两年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专项监督,助推项目落地、企业增资扩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一线探头”作用,创新设立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5个,组织召开民营经济恳谈会,精准收集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线索,以监督“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制定《四平玉米主食化产业促进条例》,以立法先行护航产业升级,助力擦亮“四平玉米”金色名片。
同时,聚焦财经监督,坚持做精做优预算、决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有资产、政府债务管理监督等“规定动作”,确保看紧国家“账本子”、守好人民“钱袋子”。
聚焦民需 铺设惠民“幸福路”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老百姓牵肠挂肚的急事难事,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热点,上半年围绕食品安全、生活噪声污染治理、无籍房产权办理、物业治理、劳动者权益保护等13个方面,统筹运用听审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监督手段,推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把为民履职答卷写进群众的心坎里。
从去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以双辽市为先行试点,指导县(市)区有序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从项目征集、遴选,再到决议、监督、评价,全流程各环节地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轨道,让政府重点实施项目与群众迫切需求合拍,让人大工作体现更多“民生含量”、彰显更多“人民声音”。
立足新起点,厚载新势能。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方面精准发力,在听民意、汇民声、聚民智等方面凝心聚力,在走访问需、协调对接、调研推动等方面蓄势助力,为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