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

双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经济发展,各乡镇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双辽市着力发展特色产业记事

《四平日报》(2025年7月25日) 05版

本报通讯员 黄佳宾 姜雨涵

多品种种植齐头并进

服先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发展特色种植产业,连日来,该镇利用晴好天气,抢进度、细管理,紧锣密鼓推进辣椒等秧苗移栽,让特色产业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在不久前的服先镇勤俭村辣椒移栽地块,广袤的农田正被缓缓披上绿装。一盘盘绿油油的辣椒苗被送到地头,百余名工人分工明确,挖穴、植苗、覆土……移栽过程井然有序,薄膜上纵横交错的新绿秧苗扎根沃土。

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推动下,勤俭村大力推动特色种植产业发展,今年辣椒种植面积达到60公顷,茄子、西瓜、红葱等特色作物种植齐头并进,成为村民主要的增收渠道。

村民孙迪以前一直种植玉米,看到村里即将建成投产的蔬菜烘干加工厂,他心思活了起来,想种植辣椒,加之与村里签订回收协议,让他对今年收入充满了信心。

为推动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服先镇在稳定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特色种植产业在各村都得到发展。今年全镇辣椒、西瓜、圆葱、地瓜、茄子等特色作物面积达到450余公顷,延伸深加工链条,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一条以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辣椒移栽时节,东明镇吴家村的辣椒种植示范区内,农民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田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一棵棵辣椒苗孕育着乡村振兴的“火红”图景。

东明镇充分利用路边和庭院,将公路沿线、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盘活,打造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吴家村采取统一供苗、技术、管护的“三统一”模式,选用优质品种,将辣椒种植与“景观+经济”相结合,既美化道路环境,又依托订单收购保障销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今年,东明镇铆足劲儿在辣椒上做文章,和企业签订订单合同,保底收购。东明镇将继续强化技术指导,做好辣椒管护后续工作,让辣椒长得好、收得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党员示范引领致富路

新立乡孙家村有意发展港椒种植。当地村民对种植技术心存疑虑。面对村民对特色种植的观望,孙家村村党支部书记率先在3.5公顷土地上种下港椒,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探路。

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跑市场、做调研,足迹遍布公主岭、通榆等地,深入农贸市场、加工企业,最终锁定港椒——这种口感独特、市场供不应求的作物。为确保种植成功,他引进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既精准保障水肥供应,又能有效降低病虫害风险。

孙家村党支部书记迎难而上,自掏腰包垫付启动资金,四处奔走联系合作伙伴,达成产销对接协议,以保底价格消除销售顾虑;面对技术难题,他主动向农业技术人员“取经”,白天在田间实操摸索,晚上整理笔记制作教程。

如今,港椒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若试种成功,孙家村将成立党员示范种植队,扩大种植规模,手把手教村民技术,延伸产业链,发展辣椒咸菜加工产业,让港椒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金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