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聚焦“急难愁盼” 提升家园“颜值”
——铁东区黄土坑街道扎实推进环境整治工作记事

《四平日报》(2025年7月24日) 05版

本报通讯员 东宣

自铁东区全面启动人居环境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以来,黄土坑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聚焦辖区居民反映突出的环境卫生“急难愁盼”问题,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各项整治措施落实落细,辖区人居环境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持续增强。

健全机制

夯实长效治理根基

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形成长效,黄土坑街道着力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街道层面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推进。组建一支由社区网格员、小区物业服务人员、党员志愿者共同构成的联合排查整治队伍。严格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不留死角”的工作原则,对辖区内31个居民小区开展系统、彻底的“拉网式”摸底排查。排查内容重点聚焦小区及楼道公共区域乱堆乱放杂物、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违规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及充电等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经过细致摸排,累计梳理出各类问题点位132个。针对排查结果,街道建立翔实的问题整改动态管理台账,严格实行“发现一处、登记一处、整改一处、销号一处”的闭环管理模式。为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回潮,街道持续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整改情况“回头看”行动,确保问题真整改、效果能持久。

精准施策

集中攻坚环境顽疾

针对排查梳理出的环境卫生顽疾,黄土坑街道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开展系列靶向攻坚行动。对于公共区域长期堆积、无人认领或居民自行清理存在困难的各类废旧杂物、建筑垃圾等,街道组织协调专业清运力量,开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动。累计对排查出的30余处重点杂物堆放点位进行彻底清理清运,有效疏通了被长期占用的公共通道和空间,消除了卫生死角和安全隐患,恢复了小区环境的整洁有序。针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问题,联合排查队伍在巡查中即时劝阻、纠正相关违规行为20余起次。街道积极联合区消防救援大队等专业部门,通过张贴通告、发放宣传单、现场指导演示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广泛普及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安全充电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针对居民楼楼道内、单元门、墙面等处乱张贴、乱涂写的小广告问题,街道组织物业人员、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配备专业清理工具,开展专项清理行动。工作人员采取铲除、覆盖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50余处小广告密集点位进行彻底清理,使楼道墙面、公共设施面貌焕然一新,有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宣传引导

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巩固深化,离不开广大居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此,黄土坑街道将宣传引导工作贯穿于整治行动始终,着力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线上居民微信群、社区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整治动态、政策解读、安全提示和工作成效,畅通信息渠道。线下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组织网格员和志愿者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与居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在宣传内容上,重点阐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对于提升生活品质、消除安全隐患、建设美好家园的重大意义,明确维护良好环境是每位居民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居民深刻认识到自身行为与社区整体环境面貌的紧密关联。有效提升辖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公德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多的居民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治理,自觉清理门前屋后杂物、规范停放车辆、抵制乱贴小广告等行为日益增多。“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人居环境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为环境品质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畅通的楼道、整洁的街巷、安全的充电环境,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不仅提升了家园的“颜值”,更切实增强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黄土坑街道将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为铁东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贡献着积极力量,书写提升民生福祉的务实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