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

共青团伊通县委立足共青团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伊通建设,从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出发,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际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伊通的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星火聚处是朝阳
——共青团伊通县委主动作为赋能县域发展记事

《四平日报》(2025年7月23日) 05版

本报通讯员 伊宣

坚持为党育人

思想引领筑牢青年信仰之基

通过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青年榜样说等多种形式,在全县掀起学习热潮,累计覆盖青年1.2万人次,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广大青年中入耳入脑入心。安排各乡镇街道团委、各中小学团委、少先大队、县直机关团支部先后召开学习座谈会、主题班会、队会活动、主题团课活动等,动员广大团员青年通过学习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伊通的发展和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推动“网上共青团”工程建设,发挥官方公众号、抖音、快手等账号作用,宣传时代新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依托“团课能量站”和“青年大学习”两个线上平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有效扩大了思想引领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互联网+共青团”格局,实现团网深度融合、团青充分互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

主题教育持续发力。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六一红色故事分享会”等主题活动,通过仪式教育、实地研学等方式,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立足伊通县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育人场景。联合县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红领巾讲解员”主题实践研学活动,选聘55名少先队员为县满族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主题团队日活动,以青年视角重构红色叙事,缅怀革命先辈。

坚持服务大局

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挺膺担当

助力人才引进,服务县域发展。组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发动本地籍高校学子参与政务实践、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岗位实习,帮助青年深入了解家乡变化、增强归属感。截至目前已有55名返乡大学生上岗。

投身城市提升,服务基层治理。开展县域内不良青少年、刑满释放青少年摸排工作,建立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团和法律服务团,组织青少年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禁毒防艾宣传活动。开展“轻松备考·12355与你同行”系列活动,在中高考考点设置线下减压服务站,组织志愿者进行现场心理减压服务,服务考生与家长300余人次。开展“爱在吉林——为老志愿服务”,联合公益组织前往社会福利中心,看望慰问老人。开展“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动员30余名志愿者参与保护伊通河行动。

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青年电商乡村振兴百人计划”,发展壮大青年电商平台,团结凝聚各方面网络达人,构建产供销一体化青年电商体系,让青年成为搭建新电商企业与县内民营企业交流平台的主力军。组织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深化“青年文明号”等青字号品牌建设,广泛动员各行业、各领域青年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挑大梁、担重担。

坚持从严治团

全面夯实共青团组织基础

加强规范团员管理。严格把控好团员发展“入口关”,杜绝入团环节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确保新发展团员质量。严格落实团内组织生活制度,推进“三会两制一课”规范化运行,强化团员日常教育管理。

着重提升团干部业务能力。定期举办团干部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全面提升团干部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建立健全团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团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持续夯实基层组织。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持续攻坚社会领域建团,建立“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机制,打通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已新建立9家非公企业团支部。

共青团伊通县委将继续对标中心工作,对照共青团职能,围绕党政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全面推进青春铸魂、青春兴伊、青春关爱、青春硬核四大工程,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党赋予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