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御屏障 守护安全防线 ——市水利局全力备战主汛期工作记事 |
本报记者 崔圣驰
主汛期将至,市水利局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坚持“防胜于救”理念,按照无溃坝、无决堤、无伤亡的“三无”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前部署、周密安排,扎实开展各项防御措施,全力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屏障。
精准监测 筑牢预警防线
加密会商研判。密切监视雨水情动态,会同气象、水文部门建立会商研判专班,严格落实会商研判制度。每周定期开展会商研判,遇有强降雨启动临时会商机制,科学分析预测降雨量和重点水库来水量,提升预报精准度与预见期。目前共开展会商研判10次。
强化预警“叫应”。优化预警信息发布流程,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及危险区域群众,打通预警响应“最后一公里”,为人员转移避险争取宝贵时间窗口。
固本强基 夯实工程屏障
全面排查隐患。在主汛期前对全市53座水库、3条重要河流的关键部位进行四轮拉网式排查,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截至目前检查发现的125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整改率100%。
抢抓工程修复。督导各地全力推进水毁修复项目建设,全市5个水毁修复工程(市本级的四平市南条子河六孔桥跌水水毁修复工程、梨树县的东辽河孤家子镇马家窑村段水毁修复工程、双辽市的川头至小山河道堤防水毁修复工程、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范家拦河闸水毁修复工程和三联水库水毁修复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共落实中央救灾资金786.64万元。
保障行洪通畅。加大河道清障力度,依法拆除了山门水库下游的阻水便桥,确保了洪水的顺畅下泄,同时对山门水库上游拦污栅进行了清淤,保障了水库上下游河道行洪安全。
未雨绸缪 做实应急保障
物资储备到位。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提前补充、更新防汛物资。组织全市13座大中型水库共储备编织袋21.39万条、无纺布3.32万平方米、铁线26.1吨、铁锹565把、铁镐204把、救生衣523件等防汛物资,并对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和存放,满足了临时应急抢险需求。
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各地各水库管理单位修订完成《水库年度调度方案》《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等方案预案,为洪水防御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指导全市5座病险水库(市本级的二龙山水库、下三台水库,梨树县的上三台水库,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寿山水库、欢欣岭水库)逐库修改批复年度水库调度方案,汛期降低汛限水位运行,确保水库运行安全。
开展实战演练。组织全市13座大中型水库开展防洪应急演练,并指导铁东区塔山水库开展实战应急演练。演练涵盖水库调度、应急抢险、紧急转移等多种类型,有效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严阵以待 强化责任值守
压实防汛责任。组织落实全市53座水库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巡查责任人共185人和3条主要河流(东辽河、西辽河、伊通河)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共10人,确保水旱灾害防御责任落实到人头。
严格值班纪律。认真落实值班值守制度,主汛期内带班领导、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和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指令畅通无阻、应急处置高效有序。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于泰山。市水利局将时刻紧绷防汛安全弦,持续查漏补缺、严阵以待,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实的举措,坚决打赢主汛期水旱灾害防御这场硬仗,全力守护我市河湖安澜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