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


诗韵润桑榆 笔墨绽光彩
——记四平市老年大学诗文创作班的诗意人生

《四平日报》(2025年7月16日) 07版

本报记者 高鸿 通讯员 李佳嬴

墨香晕染桑榆晚霞,诗韵点亮璀璨夕阳。在四平市老年大学,有一个浸润着书香与活力的特殊集体——诗文创作班,以“以文会友,因诗结缘,提升品位,快乐晚年”为办班宗旨,不仅是老年学员们精神共鸣的心灵家园,更是一方让银发岁月绽放别样光彩的文化沃土。在这里,年过花甲的学员们以诗为舟,载着数十载岁月沉淀的人生智慧,在诗词的长河中悠然远航。他们踏遍家乡山水采风研学,用赤子之心书写时代担当;他们笔耕不辍创作不歇,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成”的晚年图景,在平仄韵律中徐徐铺展成动人画卷。

名师领航 多元教学绘就诗意课堂

诗文创作班的蓬勃生长,离不开专业师资的悉心浇灌。吉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国家社科人才库专家周殿龙亲授课程,以班级宗旨为指引,用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带学员们叩开诗词世界的大门——从平仄格律的精妙规则,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营造,让古老的诗词艺术在课堂上焕发新生。

班级创新打造“理论+实践”的多元教学模式,让课堂突破四壁之限,延伸至广阔天地间。市老年大学联合市政协、社科联开设诗教专题课,面向省老年大学推出示范公开课,在互学互鉴中深化教学成效;四个学期里,40余次采风活动在非教学时间有序开展,学员们走进四平的山水林田、街巷阡陌,将眼底风光、心中感悟尽数融入笔端,形成 “采风研学——创作打磨——实践展示”的完整闭环,让学习与生活在诗意中达成平衡。

教学成果转化同样亮眼。每次活动后,学员们伏案创作,累计在网络微刊及美篇发布诗词作品100余期;《四平日报》文化版、四平诗词学会微刊《四平诗词》开设《慧眼评诗》专栏,由周殿龙教授逐篇点评学员作品,从遣词造句到意境升华细致指导,助力学员们在修改打磨中稳步提升。

教学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将家国情怀与本土文化深植课堂。通过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叶嘉莹先生、解读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等专题课程,让红色基因在诗词中传承;组织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塔子山战斗革命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学员们在行走中深化对家乡四平红色历史的认知,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故土的热爱。

硕果盈枝 银发笔端书写责任担当

在“以文会友,因诗结缘”的氛围中,优质教学让班级吸引力持续攀升,学员们对诗词的热忱愈发浓厚。三年来,他们围绕家乡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与时代变迁潜心创作,500余人次的作品登上《吉林日报》《四平日报》《长春日报》《松原日报》《长白山诗词》等省市级报纸杂志。

尤为动人的是学员们的时代担当。他们深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走进 “熊猫黑土地” 保护基地,用“春播一粒粟,秋收万担粮”的诗句赞美黑土生机,以“清波绕村郭,飞鸟入画屏”的笔触讴歌生态变迁。这些作品分别在《松原日报》《四平日报》开设专栏刊发,让更多人透过诗词看见家乡四平的生态之美。

创作实力亦获专业认可。60人次加入四平诗词学会,20人跻身中华诗词学会,2人成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老年学员们还自发组建民间文学艺术团体——“阳光诗社”,每年在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具有社会价值的优秀诗作,让银发之声传递正能量。班级先后举办叶嘉莹先生纪念公开课、岳飞《满江红》专题创作会,全员以《满江红》词牌致敬英雄气节,让爱国主义精神在笔墨间代代相传。

心声共鸣 诗词浸润焕发晚年生机

平仄声里藏着家国眷恋,笔墨行间流淌着生活热忱。学习委员陈永久负责班级组稿审稿工作,对此感触尤深。“学员们的创作热情常让我动容:有人为写好四平战役的诗作,反复修改十余次,逐字推敲战场的壮烈;有人以《满江红》词牌致敬英雄,字里行间全是对气节的尊崇。” 他说,课堂让大家领略诗词之美,户外采风则让学员与家乡深度对话——“用诗句描绘烈士塔的庄严肃穆,南湖的四季风光,每一笔都是对家乡的热爱,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看着这些作品见报获奖,更觉得诗词是传递正能量的好载体。”

“从43人到57人,看着班级一步步壮大,我真切感受到大家对诗词的痴爱。” 班长居洪义感慨道。在他眼中,周殿龙教授提出的班级宗旨,让学员们不仅习得创作技巧,更在采风途中用诗句为家乡“画像”。“纪念叶嘉莹先生时,大家在先生的诗词人生里悟文化传承;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时,在历史遗迹前思责任担当。这里早已不是简单的学习课堂,更是我们老年群体的精神家园。”

居洪义为市老年大学诗文创作班赋诗抒怀:顽童鬓染霜,靓丽俏夕阳。友谊诗缘厚,同窗韵律香。寄情寻快乐,牵梦喜安康。吟咏遐龄忘,从容赋锦章。

同班逐梦笔勤耕,忘遐龄,展心诚。花甲古稀圆夙愿,相聚处,重诗情。如今,四平市老年大学诗文创作班在市老干部局和市老年大学的指导下,正持续坚守初心宗旨,深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这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文化乐园更加璀璨,成为传播主流价值、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让更多老年人在诗词的浸润中,收获充实而有光彩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