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


在红色经典中汲取奋进伟力
——读《喋血四平》有感

《四平日报》(2025年7月14日) 07版

李轩澈

我的家庭,是一个充满红色基因的温暖港湾。外公是一位退伍军人,他身上那种坚毅与担当,如同无声的号角,时刻激励着我;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她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为我讲述着家乡的故事。自幼,他们便常常围坐在我身边,绘声绘色地讲述四平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讲述人民解放军在四平的英勇无畏。在他们饱含深情的讲述中,四平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铺展,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如同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悄然种下,让我早早便立下从军报国的宏伟志向。

长大后,我如愿踏上军旅征程。服役期间,我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训练场上,我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我的拼搏;任务面前,我勇挑重担,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凭借优异的表现,我荣获“四有优秀士兵”称号并得到嘉奖,得到了部队领导和战友的一致认可。这段军旅生涯,不仅锤炼了我的意志,更让我对责任与使命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理解。

带着军旅赋予我的责任与使命,当我翻开《喋血四平》这本书时,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家乡那段波澜壮阔红色历史的大门。那一刻,我的认识愈发深刻,体会更加透彻,内心如汹涌的潮水般澎湃不已。

书中详细记载了四战四平的激烈战况。1946年3月,国民党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向四平发起猛烈进攻,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阵地上。我军为保卫这一战略要地,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那场战斗中,无数解放军战士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炮火。他们中,有的刚放下锄头便拿起枪奔赴战场;有的还只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却有着超越年龄的勇敢与坚定。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保卫四平,保卫革命成果。我仿佛能看到那位小战士咬着牙,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绝,他的身影在战火中显得如此高大,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他腿部中弹,却依然坚持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如同一记重锤,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也让我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还有四平攻坚战,那是一场更为残酷的战斗。敌人在四平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我军战士们要突破重重防线,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没有丝毫畏惧,用炸药包、手榴弹,一次次地冲击敌人的阵地。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连长身先士卒,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最终成功突破了敌人的防线。然而,连长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种为了胜利,敢于冲锋、不怕牺牲的精神,让我深刻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国共生死决战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书中描述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我不禁设想,如果自己身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否会奔赴战场、以身报国?而脑海中立马浮现出退伍前在军营许下的誓言——“若有战,召必回!”这简短的六个字,是军人的承诺,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那些在四战四平中英勇奋战的战士们,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要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回望历史,这些红色故事如重锤敲击心灵,让我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等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对个人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关联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一想到四战四平中战士们面对敌人毫不退缩的场景,我总能重燃斗志,勇往直前。在推进春季路况养护工作时,任务繁重、情况复杂,但我和同事们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一起攻坚克难,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伟大与英雄并非凭空而来,他们以平凡工作为依托,以平凡劳动为根基。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如不朽丰碑,深深震撼着我们。他们的精神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也激励我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勇于担当责任。

当前,四平正处于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的重任落在了我们肩上。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将以革命先烈为灯塔,以他们的精神为指引,铭记先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做到“养英雄气”,坚持不懈“传英雄志”,积极投身“创英雄业”。以无畏的勇气、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的奋斗,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激情和汗水,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

在静谧的时光里,手捧《喋血四平》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岁月的迷雾,踏入了家乡那段波澜壮阔、血雨腥风的历史长河。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平人,“四战四平”这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家乡镶嵌在时光深处的不朽勋章,是我心中永远的骄傲与自豪,它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