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


以文润心 以艺惠民
——伊通文联绘就文化发展新图景

《四平日报》(2025年7月11日) 05版

通讯员 伊宣

今年以来,伊通满族自治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紧扣县委“12131415”发展思路,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工作导向,聚焦“驿路文化”推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在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收获颇丰,为全县文化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耕创作沃土

精品佳作百花齐放

伊通文联始终将文艺创作作为核心任务,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多维度激发创作活力,推动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从鲜活的生活场景中汲取灵感。在“营城子年货大集”现场,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为群众送上喜庆的福字春联;精心策划“春节七天乐”线上文化展示活动,打破时空限制,让群众足不出户感受文化魅力;借“五·一”烧烤美食嘉年华契机,融入民间文艺和萨满舞蹈表演,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文艺真正贴近生活、服务群众。注重挖掘地域特色文化,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彰显伊通魅力的作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谱曲的《铜岭谣》成功登上中国文联主管、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歌曲》杂志,成为伊通文艺创作的标杆之作。伊通文联不断搭建多元展示平台,举办“镜头里的非遗”摄影作品展,用光影定格传统技艺的魅力;开展“驿路放歌·书香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以阅读滋养心灵;协办“魅力舞者 和谐伊通”广场舞大赛,点燃群众文艺热情。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通过伊通融媒、文明伊通、驿站文学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推送优秀文艺作品、活动信息等21期,各类作品320余件,有效提升了伊通文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厚植为民情怀

文化惠民温暖人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伊通文联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文艺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积极落实县委工作部署,精心组织“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助企”“强基工程”——“驿路放歌”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等系列活动。承接四平市文联剪纸技艺培训,开展“弘扬满族文化 传承非遗经典”剪纸交流活动,让传统技艺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文艺惠民活动、培训及展览8场,服务群众超1.5万人次,真正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伊通大地。

为提升文化惠民服务质量,伊通文联持续加强文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结合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和民俗节日,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书法绘画进社区,为居民送上艺术盛宴;摄影志愿者为群众拍摄全家福,定格幸福瞬间,这些活动深受群众喜爱。积极拓宽小说、诗词等文学作品的展示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优秀作品走进群众视野,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凝聚文艺合力

人才培育成效显著

人才是文艺事业发展的关键。伊通文联高度重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交流活动等方式,为文艺工作者搭建成长平台。邀请知名作家、艺术家开展专题讲座,分享创作经验和艺术心得,帮助文艺爱好者提升专业素养。组织青年文艺工作者与资深艺术家结对交流,以老带新,促进文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对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大家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一系列举措,伊通文艺人才队伍得以不断壮大,文艺创作氛围日益浓厚,为文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伊通文联将继续精心谋划文艺创作活动,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作品。持续加强文艺人才培育,通过举办高规格培训班、组织外出采风学习等方式,提升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