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盲残老党员的执着坚守 ——籍雅琴关爱残疾儿童记事 |
|
本报记者 刘莉 周春明
74岁的籍雅琴担任着四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副主席、市盲人文化促进会会长、光明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中国盲文图书馆四平支馆馆长,作为一位盲残人,她从亲身经历中感到,残疾人特别是盲残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存在诸多困难,所以她把大半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残疾人,特别是盲残人身上,她尤为重视残疾儿童的成长进步。几十年的时间里,籍雅琴曾被团市委聘为少先队工作校外辅导员,被市校外教育办公室聘为四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辅导员,被吉林师范大学聘为德育教师。曾担任四平盲童学校、聋哑学校、育文学校等学校名誉校长,被北体育街小学等多所学校聘为校外大队辅导员……她以深沉的善意,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儿童,传播人间大爱,用实际行动编织扶残助残温暖网络,为残疾儿童撑起一片蔚蓝天空。
多年来,她一直把残疾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抚养、来照顾、来关爱、来资助。她先后为数十名残疾孩子、特困学生、弃婴孤儿做过代理妈妈。她和丈夫都是残疾人,但也尽最大努力照顾残疾孩子,实在顾不过来,就把自己亲生的儿子从小送到亲属家寄养,儿子由于长期不在亲生父母身边,竟然曾经怀疑自己的身世,提出过要和妈妈做亲子鉴定的要求,籍雅琴含着眼泪难过地告诉儿子:“爸爸妈妈把你送到亲属家寄养,不是因为不喜欢你,而是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咱们家里之所以抚养这些孤儿、照顾这些残疾孩子,是因为他们太难了,爸爸妈妈不忍心看着不管啊!你还有舅舅、舅妈可以照顾你,希望你能理解爸爸妈妈的做法,这也是一种爱的传承。”籍雅琴的儿子逐渐理解并认同了父母的行动,长大后也和父母一起把爱心献给残疾儿童,他只要是回家探亲,一有空就和父母一同帮助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用实际行动体现了爱的传承的力量。
籍雅琴退休以后,虽然已经卸任了很多职务,但却一直把残疾儿童放在心上,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接触到残疾儿童,她都格外关心,为他们付出更多帮助。
在四平市阳光天使特殊教育培训中心里学习的孩子们大都是孤独症者和智力残障者,籍雅琴出行时,总是尽可能在此路过。每逢有家长接送孩子,籍雅琴就和家长与孩子边走边聊,鼓励家长对智残孩子要有信心,教给家长如何用特殊的方法培养特殊的孩子。她还和残疾儿童主动打招呼,引导他们与健康人沟通,逗他们开心。有的残疾孩子与籍雅琴分手时,总是难舍难分地说:“我要和籍奶奶在一起!”籍雅琴热情诚恳耐心地告诉他们:“我会和你们在一起玩儿的,还会和你们一起学习的。”她对残疾孩子也是说到做到,兑现承诺。
为了能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过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她没少用心思。全国助残日期间,有关部门为盲人捐赠了一批鞋,其中有一部分是儿童穿的小码鞋,有人提议将这些小码鞋送给附近幼儿园的孩子。籍雅琴却坚持要把这些鞋都留给阳光天使中心的孩子,她和身边同志特意到盲人文体活动中心,从盲人特制的无障碍马甲中,找出适合儿童穿的最小码的马甲,也一同送给阳光天使中心的孩子。她发动身边的志愿者们,为这里的孩子们购买了酸奶和智残孩子喜欢玩儿的橡皮泥等食品物品,籍雅琴还到文化用品商店,买了学龄前和低年级能用的各种本、笔,又让人到书店特意购买到低能儿童能够看懂的各种书籍和图画。
近日,籍雅琴带领志愿者于青杰、王亚娟等人和盲人杨小杰、盲人家属梁秀文等人肩扛手提地一起来到阳光天使中心。在阳光天使中心主任刘婷婷和特教老师的陪同下,和一群智残孩子聊天、游戏。她先把吃的喝的玩儿的发到每个孩子手中,让孩子开心快乐的同时,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带有盲文字点儿的一张张盲文纸,让每个孩子用手触摸,孩子们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籍雅琴指着双目失明的杨晓杰对大家说:“你们看,这位阿姨什么都看不见,但她就是用你们手中拿着的盲文字来看书学习的,她写的剧本还获得过国家奖项呢,你们也要像晓杰阿姨一样好好读书学习啊。”籍雅琴把厚厚的一本《雷锋全集》的盲文书打开,让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就是这一本本的书,让没有视力的盲人用来学文化的。你们是用眼睛看书,我们盲人是用手摸书,谁的困难大呀?”有的孩子马上回答:“你们困难大!”籍雅琴深情地告诉孩子:“你回答得对,我们没有视力的人,要学习可比你们困难多了,你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啊!”同时,籍雅琴又把盲文笔和盲文板拿到孩子们中间,并夹上盲文纸,哒哒哒地在孩子们眼前扎写起来,这些孩子好奇地看着、摸着、领悟着。
有的好动症孩子时间长了有点儿坐不住了,籍雅琴就耐心地哄他们安静下来以后,再继续启发他们,鼓励他们如何热爱学习。阳光天使的老师们纷纷为籍雅琴的耐心和教育方式点赞,他们说,这种结合实际的灵活的特教方式,对启发智残孩子特别有益。像今天孩子们这样长的时间围在一起听讲,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些孩子许多都有好动症、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籍大姐的办法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感谢籍大姐和志愿者们为我们阳光天使中心的无私奉献,也要学习籍大姐关爱、启发帮助智残孩子的方法,用特殊的教育方式努力把这些孩子更好更快地培养成为真正的阳光天使。
这位用爱心与执着为众多残疾孩子撑起一片晴空的共产党员的身影融入暮色,步伐依然坚定。她的身后是被扶起的尊严,是无数被点亮未来希望的孩子们的笑脸,更是一面在英雄城高高飘扬、永不褪色的信仰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