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的相关知识 本报记者 李楠 |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见到这样的场景:有人扶着腰,每走一步都眉头紧锁、龇牙咧嘴,身体不自觉地歪斜;坐下时小心翼翼,稍一挪动就疼得倒抽冷气,只能瘫在椅中蜷成一团,脸上满是痛苦与无奈。若向医生咨询,得到的答案十有八九是坐骨神经出了问题。
为深入了解坐骨神经痛相关知识,近日,记者走访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名中医、市骨伤医院王守永院长,邀请他为大家答疑解惑。
记者:什么是坐骨神经痛?
王守永: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发生的疼痛,主要表现为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它既可能是独立疾病,如坐骨神经炎;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综合征 。
记者:坐骨神经痛的病因是什么?
王守永: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炎,主要是坐骨神经的间质炎。其多由牙齿、副鼻窦、扁桃体等病灶感染,通过血液侵及神经外衣引发,常与肌炎及纤维组织炎同时出现,寒冷、潮湿是常见诱发因素。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则是坐骨神经通路遭受邻近组织病变刺激或压迫所致。像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结核、马尾神经瘤等疾病,都可能引发坐骨神经痛。
记者:坐骨神经痛有哪些临床表现?
王守永:坐骨神经痛多为单侧发病,成年男性较为常见。急性起病的坐骨神经炎,患者常先出现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数日后沿坐骨神经通路出现剧烈疼痛。也有部分患者在起病前数周,步行或运动牵伸神经时,会出现短暂疼痛,并逐步加重。疼痛通常从臀部或髋部向下扩散至足部,在大腿部大转子内侧、髂后坐骨孔、大腿后面中部、腘窝、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最为严重。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并伴有发作性加剧,发作时可为烧灼样或刀刺样疼痛,夜间症状往往会加重。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在咳嗽、喷嚏或用力屏气时,疼痛会加剧,且呈放射痛性质。这类患者腰椎棘突和横突压痛明显,而沿坐骨神经通路各点的压痛相对较轻或无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
记者:怎样诊断坐骨神经痛?
王守永: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诊断:
1.下肢痛:疼痛从臀部或大腿后面向下放射至小腿和足部。
2.下肢无力:肌无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可见肌肉萎缩,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肌肉萎缩表现更为明显。
3.感觉障碍:按受累神经根分布,多见于小腿后外侧及足背部。
4.神经干压痛。
5.腱反射异常:踝反射常减低或消失。
6.特殊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均呈阳性。
7.体态异常:直立时,患腿常呈屈曲状,脊柱多呈侧突,身体倾向健侧。
记者:如何治疗坐骨神经痛?
王守永:通过规范的药物及科学疗法,坐骨神经痛的症状通常能够得到缓解。其中包括西医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及中医疗法,均获得了患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