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聚焦老年群体需求 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工行四平东路支行营业部暖心服务赢赞誉

《四平日报》(2025年7月1日) 03版

全媒体记者 王冬雪

在工行四平东路支行营业部,服务不仅是流程,更是融入日常的温度。当社保卡客户、老年群体踏入网点,迎接他们的是青年员工们专业热忱的笑脸。这支13人的团队每日清晨8点前便已就位,在忙碌中守护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跨越“数字鸿沟” 智能服务有温度

走进工行四平东路支行营业部,入门处悬挂的锦旗如同流动的勋章。最近一面是今年3月牛女士所赠——“工作负责,认真细致,真心帮助,贴心服务”十六个烫金大字背后,藏着一个温暖故事:牛女士误将数万元存入已故母亲的银行卡,面临繁琐继承手续。支行员工打破常规,多方协调简化流程,当日助其化解困境。这份“特事特办”的担当,恰是该行“客户至上”理念的生动缩影。

同时,针对老年客户对智能手机的陌生与焦虑,东路支行营业部将耐心指导化为日常。一位老年客户对手机银行操作困扰已久,大堂经理坚持“不代客操作”的铁律,每次都细致引导,从短信疑云到功能使用,手把手助其跨越“数字鸿沟”。如今,这里已成为周边老人心中解决智能难题的“放心站”,李大爷对着营业部的小姑娘连连点赞:“上别的地儿,我们不放心”。

适老服务“手把手”在社保客户占比超40%的东路支行,13名青年员工以“耐心、细心、责任心”锻造服务标杆。市民李大爷的感言道出普遍心声:“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我转账,急得冒汗时他们比亲人还耐心!”网点配置老花镜、放大镜,员工化身“人肉操作指南”,年均指导老年客户手机银行操作超2000人次。

硬件设施“无障升级”,厅堂设爱心专座、母婴室,智能柜员机增“语音导航+界面放大”功能,斜坡通道实现轮椅无障碍通行,让金融服务更有尊严。

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百姓“钱袋子”

安全提醒渗透在服务每个环节。开卡时,对书写困难者,员工将关键风险点转化为清晰的口头提示:“卡不外借”、“警惕陌生转账”,最后仅需客户在重点处签名确认。面对账户风控引发的客户不解,员工化身“安全卫士”:“这笔转账收款人您确认吗?”“取这些钱有什么急用?”不厌其烦的询问背后,是对客户资金安全的执着守护。

风控介入“有温度”,每日晨会强化风险案例演练。员工主动询问“转账对象是否认识?”“取款用途是否紧急?”上半年拦截可疑转账12笔,涉及金额超80万元。

技术赋能让安全防护更精准。此外,营业部推广手机银行“安全账户”功能,为老年客户开通交易限额锁、夜间锁等定制服务,从源头阻断高频小额盗刷风险。

普惠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

从厅堂到社区,金融服务如活水浸润民生。“零钱包”激活小微血脉,东路支行营业部开辟6号窗口开辟零钞兑换绿色通道,预装20元、50元、100元的标准化钱袋,单月服务商户、菜农超300户。同步开展残损币“以旧换新”,让“皱纸币”重获流通价值。

东路支行营业部每月推出的“敬老日”受到群众的欢迎,这个月推出“1分钱换购+智慧投壶”活动,社保客户凭积分兑换米油;联合社区医院开展“养老金融课堂”,图解社保卡就医结算流程。

当老人因直播平台“免密支付”误扣款而情绪激动时,员工更迎难而上。他们细致调取流水,排查关联支付,在繁琐的数据中抽丝剥茧,帮助客户挽回损失,用专业行动化解新型消费风险。

这支年轻团队始终朝气蓬勃,用青春力量诠释金融为民初心,以“向上”姿态践行服务承诺——客户进门必有迎声,疑难业务必有耐心,从未有丝毫懈怠与敷衍。从智能助老的贴心支撑,到资金安全的坚实堤坝,再到知识普及的主动下沉,工行四平东路支行营业部以青春热忱织就了一张“既暖且安”的服务网络。他们生动诠释了国有大行在新时代的使命,以人民为中心,让金融服务真正成为守护民生安宁、托举幸福晚晴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