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


“三施肥”里的加减法

《四平日报》(2025年6月30日) 05版

本报讯(通讯员 陈思瑶)夏风掠过梨树县两家子村的田垄,翠绿的玉米苗旁,细碎的秸秆宛如黑土地上的“金地毯”。420公顷沃野间,强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播种机正以“三施肥”技法进行田间作业。两垄玉米间,三条肥带精准延伸,将底肥、种肥、追肥与农家肥融入黑土。

九年前合作社初创,理事长苗永盛在简易库房擦拭二手农机,铁锈沾满双手。如今,35台套崭新机械严阵以待,他蹲在地头攥起覆秸土,黝黑的泥团从指缝簌簌滑落,惊起两只肥硕的蚯蚓。“乡亲们当初笑我‘被窝种地’!”他笑声震落草叶上的晨露,掌心纹路里似乎还嵌着九年前推广“梨树模式”时的黑土,“可你们瞧,这地会报恩呐。”去年伏旱,邻田玉米叶卷成筒,强盛合作社的植株却挺着青腰,根须在秸秆覆盖的温床里吮吸着40%的额外墒情。风过处,千顷绿浪翻涌,尽是土地对知遇者的回响。

“三施肥”的奥秘在多功能免耕播种机上尽显。技术员宫雪轻拍施肥箱:“瞧这三条龙骨架,肥带间距精确到指宽。”铁轮碾过秸秆,开沟器精准剖出甬道,不同肥料各司其职。农家肥的加入,让化学肥效更持久。宫雪摊开账本,化肥利用率30%的跃升数字旁,还粘着一粒金灿灿的玉米。

在560平方米的办公区,苗永盛拎起沉甸甸的玉米穗感慨:“这是土地的馈赠。”财务室传来的计算器声响,意味着“三施肥”省下的4.2万元化作分红,装进农民的口袋。他转身抚过墙上斑驳的黑土地图,曾经标注板结区的红叉已被绿意覆盖,库房角落生锈的犁铧,也已成为免耕时代的勋章。

“养地就是养命!”暮色中,苗永盛的话语与虫鸣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