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禁毒教育实践 筑牢校园防毒安全屏障 伊通“拒绝毒品 做阳光少年”主题教育活动覆盖54所校园 |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魏静 通讯员 张丽丽)为构建校园禁毒防护体系,提升青少年毒品防范能力,伊通教育局以“全民禁毒宣传月”为契机,统筹全县54所学校开展“拒绝毒品 做阳光少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多元化宣教形式织密禁毒知识传播网络,推动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禁毒教育格局。
多维宣教矩阵筑牢思想防线。活动期间,各学校以校园主阵地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在升旗仪式中融入禁毒主题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系统详解毒品的种植源头、制作流程及种类特性,结合真实案例剖析毒品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利用电子显示屏24小时循环播放“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等警示标语,形成视觉化禁毒提醒;创新开展“禁毒知识闯关竞赛”,以趣味问答形式强化“防毒技能”记忆,参赛学生正确率达98%以上。
在实践创作环节,全县青少年以 “无毒青春”为主题绘制手抄报千余幅,通过漫画、数据图表等形式呈现毒品成瘾机制、防范要点及健康生活图景,部分优秀作品在校园禁毒长廊进行巡回展出,成为直观生动的教育素材。
政企校联动打造禁毒教育标杆。紧扣第38个“6·26”国际禁毒日节点,6月19日,县教育局联合县政协、司法局、公安局于伊通满族自治县满族高级中学校举办“防范药物滥用 共建无毒校园”示范活动。吉林省戒毒康复所一大队大队长马也以“案例+数据”模式开展专题宣讲,通过吸毒者成瘾前后对比影像、家庭破裂典型案例,揭示毒品对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及社会危害链条。现场设置的仿真毒品模型展示区吸引千余名师生驻足学习,沉浸式体验让“防毒拒毒”理念深入内心。
构建常态化禁毒教育生态。据统计,此次活动覆盖全县幼儿园至高中各学段,累计开展主题班会300余场、专题讲座20场,发放禁毒手册1.2万份。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课程化、实践化、社会化”为方向,推动禁毒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禁毒 VR体验馆”“模拟法庭”等创新载体,联合社区、家庭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机制,让禁毒教育真正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助力打造“无毒校园”示范样板。
此次活动以“预防为先、教育为主”的理念,将禁毒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可践行的行为准则,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