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


绿水青山间的忠诚守望
全媒体记者 刘莉 通讯员 郝敬国

《四平日报》(2025年6月23日) 02版

当晨光尚未漫过铁东区山门镇莫家村南山松林的树梢,市国有林总场山门实验林场森林防火瞭望塔已亮起信号灯。在这座位于南山山顶上的防火瞭望塔被称为“吉南第一哨”,自1980年建哨以来,先后有4任瞭望员接力守哨,在40多本登记簿上记下1.1万余次“无火情”信息,用精准判断筑起绿色屏障。

勇担使命

诠释坚守与传承

春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防火瞭望员需要打起十足精神的时节。“全方位观测,无火情。” 5月8日中午12时11分,经过一番仔细的瞭望后,第4任瞭望员王忠武在值班日志上认真写下观测结果。

像这样的瞭望塔,全市一共有3座。“我们是森林的眼睛,哪怕漏掉一缕烟,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王忠武指着瞭望塔东边的一个山头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瞭望员,得有从林海中找到烟点的能力。这里每座山头的名字,他都烂熟于心。2年来,每天的频繁瞭望尽管单调枯燥,但每一次他都认真细心。

美丽的森林对游客而言是美景,对瞭望员而言却是沉甸甸的责任。望远镜就成了瞭望员不离身的物件,瞭望员每天都要频繁登上瞭望塔观察,十几分钟环视一下四周。在高火险时段,24小时在塔上瞭望,观察是否有火灾险情,午饭、晚饭都是在塔上吃。

如今,林区已形成了山头有监控、地面有巡护的森林火灾预防体系。科技在进步,值勤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工作性质没有变,瞭望员们心里的“防火弦”没有丝毫放松。

在“吉南第一哨”,传承是历任哨所瞭望员说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在哨所历任瞭望员名单中,有两任是“夫妻哨”,其中,第3任瞭望员宋国力与妻子郭凤英两人成为该哨所首任“夫妻哨”,并一守就是7年;第4任瞭望员王忠武与妻子赵敏成为第2任“夫妻哨”,目前已坚守2年多。传承,不仅在哨所之上。哪怕离开哨所,他们惦记最多的事依然是护林。

无怨无悔

彰显责任与担当

森林防火是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春秋两季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山门实验林场施业区内有悦龙岭、塔子山和山门风景区,还是林农交错地带,春秋两季天气干燥,风力较大,也是游客入山踏青、游玩、采集山野菜最多的时候,森林防火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凸显了森林防火瞭望员工作的重要性。

阳春三月,莽莽林海依然是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即便是穿上厚重的棉衣,也难以抵御寒风的侵袭。瞭望塔建在林区地势高的地方,风力大、温度低。以前这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成型的车道,只能从山脚背着食物,在几乎长满偃松的间隙登上山顶,为了减少用火,瞭望塔上也没有加热的锅灶。

每年的初春和深秋,是森林防灭火工作的紧要关头。瞭望员站在瞭望塔上,风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同时,他们还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山中蚊虫、毒蛇也较多,时常还可以看到野兽出没。2023年3月,瞭望员宋国力在下塔时,由于踏板湿滑,不慎从4米高的平台附近的通道踏板滑落地面,身上多处擦伤。但第二天,他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哨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不仅通了水、有了电视机、连了网络,还修建了直达哨所的沙石路。这些改变,更加坚定了瞭望员们当好“森防卫士”的决心,用坚守奉献在这万顷林海中。

不惧孤独

尽展坚韧与执着

如果说瞭望员的工作艰苦且危险,但与精神上的孤寂相比,艰苦和危险则不值提及。

瞭望员每年要有5个多月的时间生活在塔台上,过着远离家人、朋友、社交的日子,周围只有青山、绿树。他们处在高高的山顶上,周围十几公里以内没有人家,常年以哨为家、以树为邻、以鸟为伴。

“我们每天24小时不间断瞭望,虽然工作看似枯燥重复,但经过不断学习研究,我们能很快分辨哪里冒烟,哪里有火点。”瞭望员王忠武说,依据熟知的山林地形,了解了山色与温度变化,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守护家乡的青山绿水,一切付出都值得。

每逢佳节万家团圆的美好日子,瞭望员们舍“小家”为“大家”,日夜坚守,专心瞭望,用坚守与担当传承着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与情怀。多年来,该哨所累计传送信息1万余份,记录监测数据2万余条,发现、扑救森林火情10余次,确保了林区连续7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屹立山巅的瞭望塔见证了4任瞭望员的青春斑驳,更让守望的姿态在四季更迭中成为永恒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