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雨新知笔墨缘 于云飞 |
2008年散文、随笔集《轻叩山门》出版。实话实说书出版后,在当地文化圈还是泛起了让人能感觉到的微澜,这是作者始料未及的。早年毕业于东北师大中文系颇有名望的作家崔慕良、诗人王岱山两位先生,都曾给予充分的肯定。岱山先生还赋诗《读于云飞近作‘轻叩山门’》,在他的组诗五首中有两句是“笔上波澜天下事,臧否古今见心胸。”既是赞许,也是鼓励。早在此书出版之前,岱山先生见到报纸上有我的文章,还曾问过“这是你写的吗?”他惊疑也不奇怪,因我本是美术专业出身,之前曾多次为他们这些文人出书设计过封面,他可以有各种没想到的心理。早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的王玉琛先生曾为《轻叩山门》写过书评,他还说过,“你这么写累不累呀?”我一时无语,真不知不这么写,还能咋写?细思量他说的也没错,因有些文字涉及历史,想轻松也轻松不起来。还真没想过,世间有一蹴而就的事,累并快乐着就好。此言出自内行人之口(他和王岱山都是中等专业学校的校长),说明我的文字在这些资深作手眼里还有些许可读之处,我把这句话理解为善意提醒利于我知难而进。知名作家郑雨来先生曾为此书写了超万字的书评,内中有一句话写到,“打开它,逐篇读下去,你会觉得它就像一辆重型坦克,轰轰隆隆的迎面向你驶来……”老兄知我,他的一句话,让我的累得到回报。先生还不乏条分缕析,褒奖指瑕,令我获益匪浅。早在《轻叩山门》出版之前,知名作家王士美、宋今声、温福林(以文章发表先后为序)等都曾对我早期稚嫩的文字写过评介,深谢几位老先生的厚爱。人贵有自知之明,作者深知上述老作家们的谬赞都是对自己的策勉、激励。岁月无情,如今他们之中的郑雨来、王玉琛、王岱山三人都已离世作古,每每想起当年在一起切磋探讨,谈天叙地、怀古咏今的往事,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又浮现在眼前,让人难以忘怀。老先生们对学问对文字的专注和仰望永远是我人生写作之路上的楷模!
早期加入中国作协、时任四平作协主席的李占学先生,在我始有文字见报之时,就举荐我加入省作协。我说,没东西,不够格。先生说,你够了。如今再度忆起,往事仍历历在目。可惜他生前没能见到这本小书,能想象到如果先生生前看到此书会是怎样的心情。没能当面聆听先生对这本小书的指教,不能不说是此生的一大憾事。当年惊悉先生逝世,心中难以抑制的隐痛和思念,可想而知。四平市铁西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老干部安波,生前因这本小书而引起共鸣,还手写书评寄我,文中写道:“他的作品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是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给予这么高的评介,着实吓着我了,这辈子恐怕努力再努力也难以达到那样的高度。老先生生前并没有和我共过事,也从无过从,从他写的文字中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品格崇高的人,因为这些话他都是针对我写的缅怀革命先驱先烈的文稿说的。四平广播电视大学原校长、作家也是忘年交好友明志学先生,对我这个小他12岁的老弟发表的文字,也十分看好。因爱好一致,在老兄身上让我感受到一个教育家在育人上的教导有方、诲人不倦,在治学上的孜孜以求、严谨扎实。他是身体力行助推我写文章的良师益友。年长我几岁毕业于吉林师大,才华横溢、学识广博的好友也是文友的刘兴才先生;省内才俊、散文杂文作家、好友也是文友的齐润山,二人都曾多次发表文章对《轻叩山门》和我此前的拙作,给予适度的评论,浓墨重彩地赞赏有加。特别是文采出众的作家文友王胜利,曾先后写过四篇书评,满怀真情地对我几本小书中的文字给予恰当的定位,也给予了颇高的评价。诗人、作家孙超还在《吉林日报·东北风》上发表文章剖析点评,扩大了作品的受众范围。前辈庄玉林先生,同侪李国文、李文英、于国站、刘志昌、谢华、张应志(以诗词发表先后为序)等知名诗人,当年也都以诗词的体裁形式,对我为人为文处世品性,有情感真挚的抒发,那些高水平的诗作,一直让我心情难以平静,愈看愈觉得愧不敢受。深领大家的深情厚谊!不难想象大家之所以想写,一是有一定意义上的认同,二是重情心诚有感而发,三是有超强的文字功力。再好的文章也难免有溢美之处,这需要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才不至于头脑膨胀,找不着东南西北。从青年到暮年我自定义就是文字圈里“有我不多,无我不少。”我的恬淡、坦然,但愿被有识之士视为还可以算得上明智。“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世人都说文人相轻,忝在相知之列,哪来的相轻资本,一贯视同道必有我师,在亦师亦友的氛围中,在多年的文字实践交往中,给人的是自信而不是自负,是包容而不是执拗,是执着而不是浮躁,是求是求实而非浪得虚名,“虚名嚼破无滋味”。难得有这样一个学习提高的空间,文友们多年在信念、道义、精神上的助力,让人多年后再回忆当年以文会友,相互砥砺的往事,依然欣慰。那是人生最灿烂、最难得的励志求学求知的美好时光。如今人已老,再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努力,似乎与身体与现实,都不相符。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将此书再版,重新改写编辑旧作时,仍有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蔚蓝、水澄澈之感,此生与文字结缘,实为大幸!
曾在《芒种》等刊物上发表小说的作家也是文友的程继武一年前告知,《百度百科》上有你个人作品文字简介,他说发在上面很长时间了,你是不知道。我是不知,因我没看过《百度百科》。打开一看是17年前《四平日报》副刊版上发的记者邵杰写的《轻叩山门》出版消息,被《百度百科》收入并编辑转载。摘主要部分如下:这部版式大方的散文集装帧精美,文图并重,收入了作者自2001年以来辛勤笔耕的大部分成果,一共遴选了作者利用工作余暇潜心创作的各类散文作品44篇(含序言),正文分列为“山高水长”“高山流水”“长河秋月”“辽水行吟”“流年琐忆”5个部分。作者以从容自如的笔法,清丽晓畅的字句,娓娓叙说了自我心梦中关乎历史、关乎社会、关乎生命、关乎事业、关乎情感的种种情结。远追千年,近切当世,兴亡家国事,浓稠人伦情,思之所及,笔随灵动。字里行间,既是灵与性的挥发,更有苦与乐的哲想。洞察烟尘来去,谈笑得失之间,不沉迷于一己之有无,贵在见微知著,幽通万类。多彩生命的张扬,激荡情怀的抒发,难以掩饰的是人性质地的骨气,文化面目的尊严。17年前的一条消息今天读罢仍然感慨颇深,足见写消息的作者文字干净、语言精练、情感激越,文采斐然、深富哲理。如果不是对中国文化、人文精神有深度考量,断然写不出如此大彻大悟充满智慧的文字来。及至今日再读这篇小文仍让我心跳脸热汗颜,皆因与这条消息所言还差得甚远!这个《百度百科》也真有本事,居然能把一个地市级党报副刊版上五六百字的小稿搜集载用,其敬业精神令人佩服!但最让我感念一生的还是《四平日报》,我文字上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她的培育,是她一直在呵护扶植我成长壮大。《四平日报》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所,我为曾经在这里工作而骄傲、自豪!即将再版的《轻叩山门》书中的文字,几乎都在《四平日报》副刊上发表过,再版的目的是回顾,更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