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


我与父亲
王耀忠

《四平日报》(2025年6月13日) 07版

望着父亲肩荷锄头远去的背影,他穿着那件母亲缝制的白马褂,步伐铿锵坚定,仿佛大地为之震动,走在晨雾田野阡陌的小路上有些单薄,在我眼里却是耀眼的风景,甚至最后只能看见一点白,我都能分辨出那是父亲。

父亲习惯把发生的事情记在笔记本上。一次,偶然间我打开父亲的笔记本时,看到一边倒地向左倾斜的字迹,记录我成长的轨迹,寄托他对我的期盼与希望,教育的细心,我感受到了一种父爱的温暖。有一行字是这样写的:“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我二儿读书,让他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小的时候,小朋友们手里都拿着一支木头玩具枪,我很羡慕。他们分成两伙,学电影里打仗玩,我没有木制枪,小朋友不带我玩,谁都不理睬我,我成了一个孤独的孩子。回到家我跟父亲嚷嚷着,让父亲也给我做一把木制枪。父亲每次都能满足我,总是想带给我更多的快乐。

我拿着父亲给我做的木制枪在小朋友面前显摆,他们都嘲笑我,说我的枪一点都不像。那时我觉得父亲真的很笨拙。他一边笑哈哈地说:“二儿嫌我老了,不中用了。”一边接过我手中的枪重新改做起来。我第一次近距离看他的手,粗糙的皮肤,满手老茧,细看他右手食指总是弯曲着,伸不直,再仔细观察,手指还有伤疤。我这才明白,父亲做的枪为啥不像?并想起,我经常从一只木箱子里拿出一个小红盒,里边装着一枚二等军功章,上面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总政治部制1952年2月”。又想起他给我讲过“激战无名川”的故事。

父亲知道我喜欢看书,时常左邻右舍地到处给我借书。一次他给我借来一本非常好看的书,里边有几张插图,其中有一张是我特别喜欢的画。还书前,我偷偷把那张插图画撕了下来藏起来,借给我书看的是父亲的战友,他发现了,爸爸向人家赔礼道歉后,第二天带着那幅插图画,给人家赔钱去了。

父亲回到家,拉着我的手,我感觉他的那双粗糙有力的大手很有温度,我自知做错了事,低着头,不敢直视他那双威严的目光。其实,父亲是一个性格刚烈的人,如果平时我在外面与人打架了,肯定会受到他严厉的责骂和惩罚,可这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有打骂,却让我惊喜的是,他还把一本崭新的书放在我面前。新书里面正好有我喜欢的那幅插图,真是父知儿意呀。原来我酷爱画画他是知道的。父亲轻言轻语地嗔怪地说:“以后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说出来,不要损坏别人的东西,这是做人的基本素质和原则。”我第一次知道“做人”的词汇,也是第一次开始学做人。

那时,我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只有父亲一人干活挣钱养家。母亲很着急,也下地去干活,本来母亲的身体就不好,我向父亲提出不念书了,父亲坚决不同意,但我还是不肯。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我对父亲说:“我知道您是为了我好,让我有个好前程,成为有用的人,但是,我真不想看到您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地干活,为了供我读书,为了母亲,为了这个家,您那么辛苦!”父亲态度坚决,且几乎是大声喊着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念不念书可不由得你!”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发这么大的火,他真是怒了,我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敢再言语。后来,我上军校读书,终于理解父亲对我可谓是用心良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