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以党建引领破难题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
本报讯(通讯员 刘晓杰)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身边物业问题,双辽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作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的新路径、新办法,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红心物业”。建立纵向“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星火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横向健全街道党组织居中引领,物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志愿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等聚合环绕的组织矩阵,将资源、平台向小区倾斜,全力提升服务能力。“双红物业”引领小区治理动力,针对小区治理出现的物业企业管理难、老旧小区无物业等难题,高标准打造“红心物业”6个,成立由14个物业企业组成的“联合红色党支部”10个。
优化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社区定期组织开展“共商民评”“物业业主面对面”等共商共治活动,常态化开展“问需求、摸底数、配资源、建场景、评质效”,针对群众反映问题,及时解决,将物业矛盾化解在萌芽。建立“12345市民热线+信访+法院”诉求调处机制,针对物业企业收费难和居民业主满意度低的对立矛盾,定期开展调处协调会,推进“吹哨报到、宜接就办”与“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双向耦合。建立完善物业费收缴奖惩机制,街道社区落实属地责任,摸排各小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及其亲属信息,对流动人口多、租房人数多、空壳率高的小区做实排查,分户做好动员宣传;由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信用档案,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配合,将物业费缴纳等事项作为信用档案采集内容,并引导其亲属缴纳物业费,发挥示范作用。
细化物业管理,提升工作质效。探索建立“7+x”物业服务管理框架,制定新物业管理合同,“7”为基本物业服务标准(综合管理、房屋及公共设施设备维护、公共秩序维护、保洁服务、绿化管护、装饰装修管理服务、停车管理服务),可由住建、市场监督、发改等部门确定合同样本、基本收费标准;“x”为小区特色服务,街道(社区)物业办对本辖区物业企业、小区居民进行调研摸底,针对群众需求增设切实可行物业特色服务,在基本物业费用基础上适当增加费用,在双辽全市范围内签订新物业合同,形成有效契约。制定《双辽市专业化物业管理小区明察暗访检查事项清单》,针对物业服务履约不到位、侵害公共收益、未履行信息公示和报告义务等问题,进行集中整顿。目前发现68个问题,解决55个。
实化培训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在让广大群众了解《条例》内容和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物业管理部门对街道工作人员和物业服务企业从业人员进行《条例》的培训,确保服务群众到位。为提升物业企业服务能力,营造更加顺畅、更加和谐的物业企业和业主的服务关系,推动物业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物业服务企业职业能力考核,并将结果作为“红黑榜评定”和“物业服务企业退出机制”的一项重要依据。
深化治理路径,试行信托管理。借鉴成都武侯区和长春宽城区做法,针对现有老旧小区、自管小区、微型小区、物业服务矛盾较大的小区,探索实行党建引领信托制小区治理模式,即改变传统“包干制”物业管理模式的商业关系基础,将原来居民与物业公司的双方买卖关系,转变为业主自治组织为委托人、物业公司为受托人、全体业主为受益人的三方信托关系。小区物业费和公共收益设定为全体业主的共有基金,物业公司根据服务委托协议成为基金管理人,业主作为小区的“主人”,服务内容须由小区业主协商共同决定,而物业公司则按物业服务支出提取管理酬金,其公司收益是透明和相对固定的。以此可提高公有资金使用效能,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