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善举”凝聚“大文明” |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崔圣驰)斑马线作为城市中的一道文明线,它不仅保障了行人的生命安全,也为司机设置了安全警戒线。在我市的各条街路,我们经常能看到车辆在斑马线前自觉停下,礼让行人先行的场景。这种文明驾车、礼让行人的行为,不仅展现了城市的精神文明,更成为一道道亮丽的城市文明风景线。
6月2日上午8时许,两位市民在路过南湖公园斑马线时,过往的司机纷纷轻踩刹车,并挥手示意老人先行。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王国辉,在安全地穿过斑马线后,由衷地感叹道:“虽然我的年龄大了,腿脚也不如年轻时那般利索,但每次过马路时,驾驶员都会耐心地停下让我先行,从不催促,这种礼让让我们老年人感到非常安心。”
斑马线前,车辆礼让行人已成为常态。这种文明礼让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在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门前,学生们经过斑马线时,尽管斑马线处未设置红绿灯,但机动车驾驶员们依然自觉地在行经斑马线时停下,礼让行人先行。有些驾驶员甚至会停在斑马线前,用手势示意行人优先通过。这种文明礼让的行为不仅限于这一路口,在全市的其他交通要道上同样随处可见。
近期,记者在我市多处路段观察到,汽车主动礼让行人,而行人也能够遵守信号灯规定,不乱穿马路,自觉走人行横道。市民们纷纷表示,只有共同遵守交通规则,才能确保交通安全与顺畅,共同缔造文明城市。
礼让斑马线行动展现的不仅是一个行业的进步,更是整座城市文明气质的升华。当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成为文明火种的传递者,当每次斑马线上的相遇都化作温情的交互,越来越多“小善举”的涓滴之力,将汇聚成“大文明”的浩荡长河。这样的双向奔赴,让四平这座英雄城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