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专项行动破解多起“躲猫猫”执行案 |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雪 通讯员 魏熙光)在双辽市人民法院“查人找物夏季专项行动”凌厉攻势下,一批长期规避执行的“硬骨头”案件被接连攻克。其中,胡某与常某长达七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以雷霆之势成功执结,成为专项行动的典型案例。
2017年8月,常某因生意周转从胡某处借款7万元。借款到期后,面对胡某多次催要,常某却拒绝给付。2022年,胡某无奈将其诉至双辽市人民法院。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但常某再次失信,拒不履行调解书确定的义务。2023年3月,胡某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过线上线下全面查控,均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案件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随着夏季专项行动启动,执行干警重新梳理积案,将目光锁定在常某案。尽管新一轮线上查控依旧无果,但执行干警凭借丰富经验,通过线索摸排和实地走访,最终在一处出租屋内将企图“隐身”的常某成功截获。
执行过程中,执行干警发现真相:常某长期使用亲属名下的银行卡和微信账户进行资金往来,账户内不仅存有余额,还有频繁转账记录。面对铁证,常某承认通过“借壳藏财”逃避执行。执行干警当即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明确告知其行为已涉嫌违法。常某这才认识到错误,表达还款意愿,但表示因租房生活经济紧张,无法一次性偿还7万元。
为实质性化解矛盾,执行干警迅速联系申请执行人胡某到院,详细说明被执行人实际情况,并组织双方协商。在执行干警的见证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
双辽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表示,任何企图逃避执行的行为都将无处遁形,使用他人账户转移财产不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面临拘留、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者更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双辽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各类规避执行行为,用实际行动捍卫法律尊严,坚决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