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产权赋能 筑起四平创新发展新高度 唐亚江 |
在第二十五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四平企业以知识产权为舟楫,于技术创新的浪潮中奋勇争先,在成果转化的赛道上疾驰奋进,凭借智慧与创新勾勒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这些企业的生动实践,不仅凸显了知识产权在驱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效能,更展现出四平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矢志迈向创新发展高地的坚毅决心。
知识产权是创新发展的“硬核”支撑。吉林吉春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近三年来完成25项科技成果转化,坐拥22项专利与137个境内外商标,深度融合传统中医药产业与现代科技,以驰名商标彰显品牌价值。其发展路径清晰表明,知识产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坚固护盾”,更是产业升级的“强劲推进器”。通过对创新成果的有效保护与转化,企业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密钥”。四平市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依托20件有效专利,成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知识产权产品销售占比高达85%,产值同比增长超50%。这一斐然成绩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以及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在技术密集型的精细化工领域,专利技术成为企业角逐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当创新成果披上知识产权的“坚实铠甲”,企业便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掌握话语权。
知识产权更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将知识产权管理全面融入业务全流程,通过产学研用推一体化模式,整合多方资源,组建创新联盟,构建起“企业主导、多方协同”的创新生态。其免耕播种机系列产品荣获多项专利认证,有力推动了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广泛应用。这种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势互补,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四平的创新型企业各施所能。从艾斯克机电凭借专利群打破国外垄断,到顺邦农机以高价值专利填补国内空白,它们共同谱写着知识产权赋能产业升级的精彩篇章。这些企业的实践深刻昭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呵护创新者的积极性,就是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就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肥沃土壤”。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保护创新就是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持续以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引,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当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产权的理念深入人心,当知识产权的“种子”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将汇聚成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助力四平在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加速驰骋,朝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未来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