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深耕黑土地 一网情深系乡村 ——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梨树县分公司网格长刘武杰 |
|
全媒体记者 高鸿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梨树县分公司沈洋农村网格“70后”网格长刘武杰,扎根基层22年,担负着两个乡镇的服务区域,用双手架起了乡村与外界的“数字桥梁”。他总是将客户需求置顶,将群众冷暖挂在心间,从冒雪抢修的“网络守护者”到创新便民的“服务设计师”,从自费奔波的“冻雨逆行者”到劝学助困的“乡亲贴心人”将个人梦想融入家乡发展,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工作者的乡村振兴篇章。
深耕乡土:二十载坚守筑起数字桥梁
“服务人民无假日”,把团圆夜变成“守护日”。在联通工作的20多年里,刘武杰深深扎根在梨树县这片黑土地上,服务沈洋和刘家馆子两个镇域。2018年元宵节,当家家户户沉浸在团圆的喜悦中时,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得知刘家馆子镇西片5个村网络中断,他放下手中的碗筷,一头扎进凛冽的寒风中。当时,西北风裹挟着鹅毛大雪,气温低至零下20多度,野外的线路维修工作难度增大了几倍。刘武杰带领团队与分公司运维部门共同努力,在齐膝深的雪地里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当时他的双手被冻得通红,脸也被寒风吹得肿胀不堪,可他心里想的却是让老百姓能看上元宵晚会。当看到村民们围坐在电视机前露出开心的笑容时,他深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样的“团圆缺席”对他来说已是常态。每年除夕,他总是带着方便面守在机房,用对讲机随时调度突发情况;五一、国庆等假期,别人忙着出游,他却走村串户检查线路。“我是军人出身,又是党员,群众的需求就是冲锋号。”这句朴实的誓言,使他在22年里,累计放弃200多个节假日。
如今,在他的努力下,沈洋镇、刘家馆子镇21个自然村实现了100%光纤覆盖,3200户村民用上了高速网络,彻底打通了政策传递、民生服务的“数字梗阻”。
创新赋能:三十里村屯织就服务网络
“能人代收点”,破解农村缴费“时空难题”。2010年秋,刘武杰看到农村的老人们为了交电话费和宽带费,要走很远的路,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在他负责的区域内,每个屯子里找一个有威信、有能力的人,让他们帮忙代收费用,同时还能宣传联通的业务。说干就干,他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在7个村、30多个自然屯里找到了合适的“能人”,代收点不仅解决了老人缴费难题,还成了联通业务的“毛细血管”。这一创新举措,效果显著,促进沈洋农村网格的业务指标一下子在全县光荣榜上名列前茅,并在全市联通经营分析会议上获得提名表扬。
乡村宽带工程,让政策“飞”进村委会。为了让党员们能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刘武杰主动承担起在刘家馆子镇的17个村村部安装宽带的任务。有些村部离线路有五六百米远,安装和维修都非常困难,但他没有退缩。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奋战,终于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一位老党员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小刘啊,你可办了件大好事,有了这宽带,我们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还能方便办理医疗保险,看病就医也有保障了。”朴实的话语,激励着他在不断前行中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如今,这些村部宽带成了乡村治理的“智慧枢纽”,春耕时直播农技讲座,秋收时对接电商平台,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情暖乡邻:万余里奔波续写鱼水深情
冻雨里的“摆渡人”,2万公里的自费守护。2019年冬,一场罕见的冻雨天气让网络维修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为了保证维修及时有效,也为了同事的人身安全,他主动开着私家车,拉着同事们去抢修线路、收取费用。整个一冬天,他的车程达到了2万多公里,油费都是自己出的。每天晚上,当爱人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吃饭时,他总是说:“你先吃吧,我还得等一会儿。”同事小张的孩子住院了,正值年前业务繁忙的时候,刘武杰主动顶替小张的岗位,与其他员工一起维修和安装线路。他说:“谁家没有个难处啊,咱们是同事,就得互相帮衬。”
劝学路上的“引路人”,让希望在田野上发芽。刘武杰是个热心肠的人,他总是把“服务他人”放在首位。刘武杰的爱人是一名小学老师,在与他交流时无意中提到有个留守困难学生小昊然,生活相当不容易。刘武杰记在了心里,下乡办理业务时,顺便来到小昊然家了解情况,还带去一些书籍和衣服,让家长非常感动。有一次下乡,他得知爱人同学家的大女儿辍学了,觉得很可惜。于是,他和爱人一起去劝学,经过再三劝说,孩子终于重返高三,一年后考上了大学,如今已经毕业找到了一份如意的工作。直到现在,孩子的家长只要见到刘武杰,就会表达对他的谢意。
初心如炬:一杆标尺丈量为民情怀
在刘武杰的工作日志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不抽群众一根烟,不吃群众一顿饭,不拿群众一分钱。”这“三不原则”,是他给自己划定的红线。他办事效率极高,从不拖泥带水。只要是他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他总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群众有任何关于联通的需求,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2016年,一位村民为感谢他快速修复网络,硬塞给他两盒烟,他追出二里地给塞了回去:“您留着自己抽,有事打电话就行。”这样的清廉作风,让他在村民中赢得了“信得过”的口碑。22年里,他始终保持着清廉务实的作风,树立了行业的标杆,2015年-2020年曾先后5次荣获中国联合网络通信公司梨树县分公司“优秀员工”荣誉称号。
在希望的田野上续写荣光。站在沈洋网格的高岗上,刘武杰望着纵横交错的光缆线,如同看见乡村振兴的“神经脉络”。22年光阴,他从风华正茂的退伍军人变成两鬓斑白的“网格老兵”,不变的是制服上的联通标志,是胸前闪亮的党徽,更是刻进骨子里的乡土情怀。当被问及何时“进城享清福”,他指向远处正在直播卖农产品的电商驿站说:“你看,乡亲们用网络卖出了金疙瘩,孩子们通过视频见到了父母,老人们在村部学会了网购——这就是我坚守的意义。”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刘武杰的故事或许只是万千基层工作者的缩影。但正是这无数个“刘武杰”,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创新与奉献,将“服务”二字写在田埂上、刻进民心间,让数字时代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偏远的村落,温暖每一户农家的窗棂。正如他常说的:“乡村振兴不是喊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只要乡亲们需要,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干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