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


清明感怀
程春艳

《四平日报》(2025年4月3日) 07版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在陵园工作已久的我,每近清明,都会不由自主想到四战四平:四平解放战的势如破竹,四平保卫战的浴血坚守;四平攻坚战的冲锋陷阵,四平收复战的所向披靡。两年内四场、六十三天的恶战,铸就了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演绎了一段段英勇而悲壮的故事。每忆及此,我总是被英烈的视死如归所感动,被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所折服,被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所感染,被他们大无畏牺牲精神所震憾。遥想70多年前,先烈们胸怀为国为民的浩然之气,奋不顾身一往直前,却永远定格在青春最悲壮的一瞬。毫无疑问,他们尽了报国之忠,但一个中国男人的人子之孝、父兄之责呢?在为烈士寻亲中,我们发现不少烈士的父母妻儿,毅然担起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在为国家付出另一种牺牲,令我们肃然起敬,总是产生一种为之分担的冲动。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烈士寻亲的信心。

皇皇二十四史,本就是帝王将相家谱。所以,我们习惯于大历史大时代的宏大叙事,忽略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奋斗、奉献、牺牲情节。而安葬在四平烈士陵园数以万计的烈士,绝大多数都是源自乡野的普通百姓。正是他们,当国家需要之际,挺身而出,义无反顾,不惜流血牺牲。所以说,找回对个体生命的尊严,承认每一个牺牲者的价值,就是告诉后人,我们的红色江山是无数热血青年用生命换来的。

岁月匆匆,70多年了, 望儿归的白发娘早已作古,守空帏的红妆也已凋零。但是,烈士的牺牲,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们脚下的大地上有他们永不磨灭的痕迹。因此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为烈士寻找亲人,持之以恒,绝不轻易放弃。

新四军排长王根帮在四平攻坚战中牺牲,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烈士老家。但一直没有接到阵亡通知书的妻子,不相信丈夫牺牲的消息,始终等待着奇迹发生。妻子从没出过远门,想去找丈夫,却又不知去哪儿找?怎么找?从青丝到白发,直至生命终点,她都在等着丈夫回家。她的孙女对我们说,奶奶总是坐着老竹椅上往远处望,就是盼着爷爷哪天能回来,就这么等了一辈子。老人临终之前一再嘱托,一定要找到王根帮的下落,不然在九泉之下也难瞑目。2016年,王根帮的后人在网上查到了我们发出的烈士信息:王根帮牺牲于四平,安葬在四平烈士陵园。于是,一家三代10口人,迫不及待地从3000里外的江苏沭阳县耿圩镇出发,几经周转,终于在清明节前夕赶到四平烈士陵园。

当他们在烈士英名录碑墙上找到了王根帮的名字时,一双白发苍苍的儿女,挣开亲人的搀扶,扑到英名录碑墙上,把脸贴在亲人的名字上,失声痛哭,英名录被泪水打湿了一片。随即,他们将老母亲的遗像紧紧贴在父亲的名字下面,终于圆了母亲69年的寻夫梦。烈士墓前的父母重逢,让孩子们泣不成声,久久不肯离去……。

2022年,我们为来逢晓、来逢昌、来逢武、来逢成、来逢田、来逢稿、来逢浮七位烈士找到了亲人。七位烈士为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孝官庄人,同姓、同村、同宗、同辈,其中来逢武和来逢昌是亲兄弟。他们同在一个部队,又同在四平保卫战中英勇牺牲。2022年7月31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等着我》栏目,播出了“孝官庄七英烈”背后的感人故事。我们工作人员做客中央电视台,讲述为烈士寻亲的艰辛,一次次走访核实、辗转多地、调查摸底;烈属泪流满面地讲述失去亲人的悲痛、寻找亲人的艰苦、找到亲人的欣喜……我们以真情实感,“点亮”了烈士的回家路!

2024年5月14日,我们接到一个来自江苏省的电话,急切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哽咽,是一位烈士的孙子。它哭诉着:“我想查询我爷爷刘传早的安葬地。我爷爷好像是在四平牺牲的,家里没有烈士证,一直不知道安葬在哪里,现在我父亲病危了,口中一直念叨着他的父亲,他是一直在等父亲的消息啊!”

我们根据烈士孙子提供的信息,在馆藏英名登记表中找到了刘传早的名字,但是园内烈士英名录碑墙上并没有这个名字。我们连夜在碑墙上补刻了名字,拍照发给烈士的孙子。

据烈士的孙子讲,当这一消息传至病榻前,卧床多日的烈士儿子,眼中涌动出激动的泪花,仿佛在那一刻他与父亲的灵魂再次重逢。烈士的孙子打来电话一遍一遍的说着太感谢你们了,陵园现在建设的这么好,你们工作这么认真负责,我爷爷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每当听到这些话语,我们的心中都是暖暖的。作为一名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就是让每一位烈士的丰功伟绩得以传承,让他们的家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崇。让更多人知道,长眠在四平烈士陵园的烈士,得到四平人民亲人般的呵护!

多少岁月,血脉亲情无声召唤;多少思念,魂牵梦萦长夜难眠;多少盼望,胸佩红花衣锦还乡;多少艰辛,苦苦寻觅望眼欲穿。作为四平烈士陵园工作人员的我们,借助“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用心用情用力,已经为871位烈士找到了亲人!现在,部门联动形成合力、线上线下平台助力、社会力量参与接力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为烈士寻亲”,喜讯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