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


第三编 四平党组织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九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四平日报》(2025年3月28日) 06版

党史

1947年9月14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到11月5日结束,历时50天。收复城镇15座,解放3.8万平方公里土地和260余万人民,控制了东北大部分铁路。国民党军被压缩在吉林、长春、四平等24座城镇里,完全陷入被动境地。

秋季攻势后,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休整补充,总兵力已达73.84万人,其中主力部队42万余人,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1947年11月16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出冬季作战指示:“去年冬季,我军利用河流失去障碍作用这一新的作战情况,将沈阳到锦州线上及两旁一切城市之敌歼灭,并准备歼灭辽阳、鞍山、抚顺、铁岭、营口的敌人。今冬应利用河流失去障碍作用的时机,实行集中兵力作战,除北满留个把纵队外,可集中七八个纵队作战。”“从战略上看,集中兵力冬季作战,对我军是最好时机,应克服寒冷的困难,确立胜利的信心。”12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冬季攻势。到1948年1月7日,冬季攻势第一阶段以东北民主联军连续取得新立屯、彰武、公主屯等战斗胜利结束。

1948年1月20日,冬季攻势第二阶段在辽南展开,东北人民解放军(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辽阳、鞍山、营口,辽南之敌全部肃清,至此,吉林、长春、四平守敌完全被包围。

在这种形势下,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决定夺取四平,切断长春、沈阳之间的联系,并力争歼灭沈阳援敌一部。

此时,四平城内国民党军队只有八十八师和七十一军、新一军留守人员及地方部队共1.9万余人防守,由八十八师师长彭锷任城防司令,司令部设在红万字会院内,第二六四团守城东南至东北,第二六三团守城西北、西南,第二六二团守城北,同时把地方部队及留守人员编为战斗队,负责构筑工事,进行防卫。

国民党军自从占领四平后,为保住这一战略要地,曾煞费苦心,修工事、筑堡垒、修建铁丝网,四平的城防建设得非常坚固。国民党守军以四平城北的北山作屏障,以城东的大小山岗作掩护,在城区四周的围墙上设有不等距离的地堡和掩体,城内以日伪时期的永久和半永久工事为基础,在各大坚固建筑物上都增设了防御工事,从而构成了据点式的层层防御,组成了比较严密的火力网。市区内的各街巷、各路口的地堡、暗堡较多,堑壕、交通壕纵横贯通,十分便于防守作战。此外,还有许多水泥、钢板、铁丝等。在外围的新立屯、西南砖窑、六家子、三道林子等地安下了许多地堡群;在市内转盘街、红万字会、油化工厂、晓东中学、康德火磨等地修筑了所谓“核心工事”“集团工事”。因此彭锷对部下夸口说:“我们守四平是有把握的,因为我们的武器好,工事坚固,万一情况不利时,长春的第一兵团和沈阳的第九兵团会来帮助我们的。”

1948年2月27日,东北人民解放军下达进攻四平的作战命令。命令第一纵队(包括独二师)、第三纵队、第七纵队和炮兵主力共10个整师为攻城部队,由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万毅统一指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