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目标 展现新作为 ——伊通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记事 |
通讯员 伊宣
伊通满族自治县积极贯彻落实县委相关部署,充分发挥档案部门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保障作用,以档案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推进档案资源体系现代化
聚焦县委中心工作,加大档案征收征集力度,拓展征收征集范围,优化资源结构。接收县审计局、县融媒体中心等57个部门(单位)、文书档案、音像档案、档案编研材料3974卷件;征集《伊通十大人文景观》等图书资料20本。拍摄学习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红色档案宣传图片54张;编写历史档案译文5万余条,编辑《县档案馆指南(续编本)》《县档案馆全宗指南》《档案利用效果事例选编》等编研资料。
推进档案利用体系现代化
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优化利用环境,简化流程,提升利用水平,推进“一站式”服务,满足广大群众对档案的需求,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接待社会各界查档者638人次,接待工作日延时、节假日预约查档46人次,调阅档案691卷件,出具有效证明及复制件601份。完成馆藏档案开放划控、审核鉴定1.1万余条,整理图书资料1万本册,整理婚姻、监察档案1385卷件。从整体上提高面向社会开放档案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利用水平和能力。
推进档案安全体系现代化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档案安全保密体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防控,强化应急管理,压实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档案馆库建设与管理,完善安全工作机制,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为一体的档案安全体系,将档案安全工作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加强对档案库房、查阅利用场所等重点部位的安全保密管理,安装监控设备、门禁系统等安全防护设施,严格执行档案查阅利用登记制度,防止档案信息泄露。定期组织人员对馆库设施设备、档案库房、办公区域的电气设备、消防设施等进行安全检查与维护。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组织消防安全检查12次,开展消防安全培训2次,整改安全隐患3处。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1次,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使全馆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显著提升,确保馆库安全和档案实体安全。落实县委保密办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档案保密知识,增强保密意识。召开馆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全馆工作人员大会8次,专题研究、传达贯彻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保密工作精神,开展安全、保密警示教育11次,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和安全、保密工作制度16项。全面完成档案数据本地和异地备份,切实把安全、保密责任落实到收集、整理、管护、利用全过程,确保国家档案实体、信息数据和馆库的绝对安全。
伊通满族自治县将继续深化档案数字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强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完善档案数据库,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让档案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积极探索档案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档案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开创档案事业新局面,为伊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