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与担当书写爱的故事 我市志愿者开展公益事业宣传 |
|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刘莉)3月23日,一场充满温暖与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公益宣传活动在仁兴里沉浸式文旅街区、仁兴商厦和华生商厦展开。此次活动由市红十字海上虎分队、共青团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委员会、博达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组织。
志愿者们在散发传单的同时,还把刊发分队造血干细胞捐赠者曲雷事迹的报纸以及中华骨髓库的宣传资料发给大家。有人驻足观看,有人拿起宣传资料细细阅读。每个路过的行人都被这份爱心所感染。“曲雷的事迹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心里,他无私地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拯救了一个陌生生命的事迹令人深深打动。”一位市民看完曲雷的事迹并挑起大拇指称赞。
随后,志愿者们走进仁兴商厦和华生商厦。他们在每个楼层有条不紊地开展宣传。导购员们也热情地参与其中,和志愿者们一起学习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曲雷的事迹。作为造血干细胞捐赠者,曲雷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了自己捐赠造血干细胞的经历,“当时我也没想太多,只是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的帮助,我身体里的这点造血干细胞也许就是他生命中的光亮。当我想到自己的一个小举动能够给另一个生命带来希望的时候,我便毫不犹豫地决定捐献了。”他的每句话都充满了真诚,令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如今,很多人对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不了解。有些人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健康,有些人则对遗体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的概念感到陌生甚至是恐惧。通过志愿者的宣讲,许多人开始认识到,这些捐献行为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反而能够在关键时刻拯救他人的生命。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而中华骨髓库作为一个庞大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资源库,每天都在发生着生命与希望的交接。通过志愿者们的讲述,大家了解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步骤,首先要在中华骨髓库登记入库,等有了匹配的患者后,再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准备工作,整个过程都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遗体捐献是另一种伟大的奉献形式。许多医学专业需要利用遗体来进行教学和研究,这对于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人体器官捐献是拯救生命的重要途径。
市红十字海上虎分队队长周有维表示,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伸出援手,使更多患者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共青团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也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这样的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让大学生们更加懂得生命的价值和奉献的意义,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此次宣传不仅是一次公益举动,更彰显了志愿者们传递爱心和弘扬社会责任感的执着精神,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红十字精神,他们在防灾减灾、人道救助、应急救护宣传培训等工作的基础上,又为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捐献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将通过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些公益事业中来。通过不断宣传和推广,提高市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让爱心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让更多的生命在爱的滋养下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