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耕正当时 良种促增收 |
本报讯(通讯员 潘天月)随着备春耕工作全面铺开,位于“黄金玉米带”核心区梨树县的吉林省富民种业有限公司内,生产线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销售大厅人头攒动,一幅“抢农时、保春耕”的热闹图景正生动上演。
走进富民种业的现代化加工厂,机械运转声与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成序曲。从毛籽剥绒、硫酸脱绒到重力精选、自动化包衣包装,十余道工序在智能化流水线上高效推进。为保证种子质量,企业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严格把关,从原材料筛选到成品包装,都遵循高标准执行。公司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据加工厂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的3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每日可生产约13万袋种子,这些种子将发往省内以及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山西等地,为各地的春耕提供充足的种源保障。看着仓库内一袋袋印有“富民”标识的种子整齐码放、严阵以待,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即将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使命。
在富民种业的销售大厅,各类玉米品种琳琅满目,富民58、富民985、富民308等热门品种分门别类地陈列着。梨树县众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洪雨在销售人员的热情指引下,仔细比对各类种子的抗病性、产量等关键数据,最终选定了一批耐旱高产的玉米品种。
“当下正是备春耕的关键时期,我们合作社已经完成了化肥的采购,不过玉米种子还有不少缺口,今天特地过来挑选种子。富民种业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不仅如此,在耕种过程中还为我们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后续跟踪服务也十分周全,所以在这买种子我们心里踏实。”李洪雨说。
在沃野千里的吉林大地上,富民种业只是现代农业矩阵的一个缩影。无人播种机、一体化监测系统等“硬核科技”正在重新定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当现代科技的精量播种遇见黑土地的厚重底蕴,一场保障“中国饭碗”的春耕革命,正在白山松水间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