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人民群众 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双辽市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利企工作综述 |
全媒体记者 高鸿 通讯员 张宇桐
2024年以来,双辽市人民法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主题,聚焦主业抓保障、聚焦民生抓服务,忠诚履职,奋勇担当。
聚焦主责主业 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维护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坚决守好人民群众“钱袋子”,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密切配合,打造“一站式速裁”和简案快办新模式,集中快速审结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3件33人。
妥善化解民事纠纷。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以调解方式结案1080件,调解率44.24%。深化家事审判改革,拓展调解渠道,与妇联、民政等部门建立婚姻家庭案件矛盾联调联动机制,审结涉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纠纷等案件81件,有力维护了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强化劳动争议案件前端解决机制,与人社局、工商联、总工会建立工作对接互助机制。全年通过人社局仲裁科及时解决矛盾纠纷30余件。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持续发挥府院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作用,诉前成功化解非诉执行案件4件,化解行政诉讼6件,诉中成功化解行政诉讼案件16件。
多措并举破解执行难题。强化执行工作体制改革,努力保障胜诉人合法权益,依法及时采取评估拍卖、罚款、拘留及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深入开展执行攻坚活动。2024年至今执行收案2964件,执结案件2398件,执行到位57305.40万余元。累计曝光失信被执行人352人次、限制高消费4890人次,形成强大执行威慑。规范执行案款发放,畅通为民办实事“最后一公里”,案款发放5946.09万余元。
践行司法为民 服务发展大局见行见效
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时刻牢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及时召开法企共建共商工作会议,出台《双辽市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10条举措》,为企业家代表发放《企业合同签订温馨提示22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提示手册》,帮助民企纾困解难。持续开展入企走访对接活动,帮助向阳村中浩农产品初加工厂联系小米销售平台,深得企业好评。与工商联建立涉企案件互联互助调处机制,诉前解决矛盾纠纷16件。
“抓前端,治未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点抓好“五源”治理工作,与市综治中心协作,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法庭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一庭两所”联动调解模式,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阶段,诉前及时调处矛盾纠纷190余件次。
服务保障发展大局。承担服务发展大局中的法院职责,在中润公司黑土地占补平衡整改案件中,积极作为,妥善处理涉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房屋拆迁等各类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和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法治社区”共建工作,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组织干警开展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网络等“七进”活动240场次,受众人数18万人次。
坚持严管厚爱 全面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司法实践需求为导向,组织干警参加上级法院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60余次。推进实施业务工作“精品工程”,参与录制的《开讲啦!执行法官》沉浸式普法栏目剧被评为2024年第三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拍摄的微视频《我的青春在闪光》在吉林省人民法院系统“法影同在星光同辉”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中获优秀奖。
自觉接受监督,推动公正司法落实落细。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常态化开展代表委员联络走访,推动代表委员监督法院工作常态化,让司法活动始终置于人民监督之下。贯彻监察法实施条例,自觉接受监察机关对法院工作的监督,主动接受民主监督,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共同维护司法公正。
双辽市人民法院将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稳定安全上取得新进展;坚持人民至上,在回应群众上取得新成效;聚焦关键领域,在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全面从严治院,在队伍建设上展现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