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营让伊通大米飘香万家 ——记伊通满族自治县永春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立梅 |
全媒体记者 李雪
走进伊通满族自治县永春米业有限公司大米加工车间,耳边传来机器的低鸣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稻谷清香。宽敞明亮的车间内,一排排现代化的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转着。郑立梅正专注地操作着设备,确保每一粒大米都经过精细的加工和筛选。如今,永春米业在总经理郑立梅的带领下已成为伊通稻米加工企业的排头兵。
勇于实现梦想 依靠技术致富
2000年,郑立梅和丈夫结婚后,回到了老家伊通满族自治县建国村后刘屯,开始了自己的农村生活。时光荏苒2年时间转瞬而过,在这2年里郑立梅作为一名基层的农业生产者,她看到了传统的农耕方式导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还受到自然环境的较大影响,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还不够广泛。她暗自下定决心要为当地的农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她开始学习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并倾囊相授教给身边的农民,让他们用技术致富,依靠科技致富。
伊通满族自治县是农业大县,伊通水稻由伊通河水灌溉,水量充沛无污染,天然弱碱山灰演变的黑土地,富含硒、铁等丰富的微量元素。伊通大米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亮,饭粒油亮,香味浓郁。但是当地农户的水稻加工销售渠道很封闭,水稻卖不上价格,于是郑立梅决定建立一个小型的水稻加工厂,解决当地的农民水稻加工难的问题。在几年的经营和学习中,乡亲们渐渐地熟悉了她,认可了她。
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户收入
2010年,郑立梅更新了水稻加工设备,并与当地农户签订了水稻种植协议,给予农户卖粮的基本保障,受到广大农民的赞誉。2013年,郑立梅外出学习水稻种植生产经验,重新与新农户签订合同,种植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水稻,将绿色水稻的种植技术和方法,传授给签约农户。这一年,与郑立梅签订合同的农户经济收入明显增加。
2024年,郑立梅与农户签订水田订单已经达到2067公顷,带动种植农户4500余户。企业也得到了发展,占地面积达到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成为伊通乃至全省粮食企业中的规模化企业。公司建设的绿色大米生产线总投资3500万元,设计年加工稻谷能力1亿公斤,仓储能力1亿公斤。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吉林省小巨人企业、吉林省第一批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
经营讲诚信 产品讲质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是郑立梅做好企业的座右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要求吃得好,追求食品安全成为现代生活的一大基本要求,食品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郑立梅深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在涉及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她都亲自把关,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只有从业者的行业自律成为内驱动力,企业才能够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郑立梅说。
诚信有益,信用有价。郑立梅坚持“德为先、诚为本、一点一滴铸就诚信”的经营理念,真诚对待每一位消费者,保证消费者放心购物,时刻把信誉和消费者的满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她经常走上在销售一线,询问顾客所需所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在永春米业,这里不仅是稻谷蜕变为晶莹大米的工厂,更是科技与传统农业完美结合的缩影。在郑立梅20余年的水稻加工经营中,企业在壮大,农民在增收。对于未来,她希望能够带领家乡的农民走上更宽的致富道路,把伊通大米端上更多中国百姓的餐桌,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