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


一声班长一身责 凝心聚力带好班
——记第四十四任“董存瑞班”班长张金龙

《四平日报》(2025年3月7日) 06版
张金龙,黑龙江省东宁县人。2011年12月3日,张金龙带着理想和满腔热血,来到驻吉林省延吉市的战斗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当兵。

吕景成

当时正赶上东北的寒冬腊月,气温低至零下30多度,体能训练,别人跑3公里,他就跑5公里,别人轻装他重装,别人重装他就重装后还要在腿上加沙袋,3公里硬是跑进9分钟;战术训练,从雪地爬到沙石地再爬到水泥路,极致要强的张金龙硬是把自己练得膝盖、髋部、肘部和手都是血,睡觉都会被痛醒。

军姿训练,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跟刀割一样疼,只有他单手持枪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直到全身麻木;条令学习,他21天背下整本条令;整理内务,他能将长宽高误差控制在0.5厘米范围内。张金龙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和狠劲,在新兵下连时,以科科优秀、项项第一的好成绩,被集团军和旅两级评为“优秀新兵”,如愿以偿地被选拔到“董存瑞班”,成为英雄集体的一名新成员。

下连之后,由于张金龙对数字较为敏感,连队决定让他学习炮长专业,单修、口令、终端机是炮长的常训科目,通过主训班长的教学,加之自身的努力,从不会到精通,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训练用纸永远不够,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每周考核中前三名都会有他一席之地,也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炮长。同年11月,张金龙被连队党支部任命为三班副班长。

每年“董存瑞营”都会组织“存瑞杯”比武竞赛,张金龙想着自己已经摸爬滚打一年了,一定要在比武场上显身手,誓要为连队争得荣誉,一下就报了共同基础和炮手比武两个比武科目。这两个科目内容多而且对体能消耗很大,很多人一个科目都坚持不下来:武装5公里,托举炮弹、挖掩体、引体向上等十几个科目,张金龙在做完引体向上52个时,双手手掌已经被撕裂,皮肉分离,鲜血直流。颤抖的双手,已经无法握拳,下一个科目手榴弹投掷根本参加不了,可如果不参加,就拿不到成绩,还很有可能垫底。

“董存瑞连”自建连以来就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身为英雄传人,只能给连队争光,不能给连队抹黑。为了不给英雄荣誉抹黑,张金龙找战友拿来了一瓶冰可乐,直接倒在手掌上,撕心裂肺的疼痛,他硬是一声没吭,双手麻木后,以65米的成绩顺利完成比武,虽然两个比武科目都屈居第二,但是也为他成为真正的英雄传人奠定了基础。比武过后,张金龙被提升为三班班长。

2014年6月,旅里组织建制连武装5公里比武,根据参考率每缺少1人就会被扣除5分。当时正赶上张金龙的右脚被锈蚀的钉子扎穿,如果他不参加,连队就会被扣5分,比武的前一天晚上连长和指导员找到他说:“金龙你好好养伤这次就不要参加了,你放心,95分咱照样能拿第一。”可张金龙却想着自己是连队的班长,没脸去拖连队的后腿,当晚他找到了在卫生队的战友,偷着拿来麻药。

第二天大部队出发以后,张金龙偷偷打了麻药,快步跟上了队伍,在点到他的名字时,张金龙的一声“到”,硬生生让连长口中的“病号”两个字给咽了回去。

天有不测风云,在比武快开始的时候,部队接到推迟两个小时的通知。可这两个小时对张金龙来说,是那样的漫长,带来的困难更是难以想象。跑到途中麻药过劲,疼痛难忍,每迈出一步都如同针扎一样,加之天气炎热,沥青铺的路是那样地烫脚,但张金龙还是咬着牙扛着连旗第一个冲到了终点,扶旗而站。

比武结束后,是战友们一同把他抬回了营地,尽管脚肿得像馒头,尽管要养伤半个月,但是张金龙却说:“我不后悔,因为我是连队的班长。”

2014年11月,张金龙参加“董存瑞班”班长竞选,在专业、体能、技能、才艺、演讲等十几个科目中脱颖而出,被旅党委任命为第44任“董存瑞班”班长。

刚上任不久,就接到某新型火炮严寒条件下试射的任务。此时正赶上寒冬腊月,在准备阶段,全班战士的手脚都冻得紫黑,但是谁也没有放弃,尽管说全旅极力保障,但依旧是困难重重,首先车辆打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终端机保暖,导电钮不导电种种问题接踵而来。装填弹药为了防止静电,张金龙带领全班战士都是不戴手套装填,手一贴上弹药就被粘上了,一撕就是一层皮。就是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张金龙发扬老班长“天塌下来也要完成任务”战斗精神,带领“董存瑞班”依旧打出了发发命中靶圈的试射成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攻坚任务。

2015年3月,旅里接到跨区演习任务,为更好地遂行军事任务,上级专门配发了新装备——120反坦克火箭,当时“董存瑞班”也接到了任务,由张金龙带领副班长和一名老兵进行攻坚,他们用时半个月熟悉了它的基本性能,并且对固定射击和移动射击都研究出两种射击瞄准方法,首次射击中使用穿甲弹,500米命中靶心,穿透了两块两厘米厚的钢板后又穿透沙袋,最终研究成果在全旅范围内进行教学。

为了在跨区演习任务中使炮兵实现快打、快撤的目标,在临战训练阶段,张金龙经常像老班长董存瑞一样把全班叫到一起,研讨战法技能。战争年代老班长董存瑞创造了“院中堡垒”的练兵法,新的历史时期“董存瑞班”在张金龙的带领下,创造出利用一根经使绳10秒内将火炮准确引入炮位高效作战技巧,慕名学习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在火力2015青铜峡D跨区演习中,七个不眠的昼夜,张金龙为了防小股敌特,确保自己时刻处于清醒状态,他吃过辣椒、喝过风油精,甚至往眼睛里滴风油精。在连续24小时的配载弹药过程中更是与狗抢过地盘,也被狗的叫声赶出了狗窝。演习一共三场战斗,期间“董存瑞班”在一个山洞中俘虏敌侦察兵4名,并收缴所有观测和通讯器材,在最后一场战斗中,全旅仅存两门火炮,其他装备全部“阵亡”,其中一门牵引炮在进入炮阵地之前就掉进了蓝军挖的陷阱,另一门火炮就是“董存瑞班”的火炮,当时“董存瑞班”打的是模拟系统,指挥所通过无线电不断给“董存瑞班”传来新的数据坐标。

当时,张金龙所做的就是在演习场上驰骋,打打停停。复盘时才得知,“董存瑞班”一个班干掉蓝军一个炮阵地,两个营的编制。转为实战后,“董存瑞班”一门炮打了全营的实弹240发,从天明打到天黑,炮火的轰鸣声,导致张金龙的左耳听力下降,至今听声音都很模糊。演习结束后,张金龙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士官标兵”。

2016年9月,张金龙被部队保送到陆军军官学院学习。2018年毕业之际,他没有选择回原单位,而是报名来到西藏雪域高原,成为雪域战士的一员。

到2025年,张金龙在军营拼搏的14年中,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集团军评为优秀士官标兵,新兵班长标兵,被陆军军官学院评为优秀学员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