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眼中最美的“兵支书” ——记双辽市柳条乡厚俗村党总支书记侯建忠 |
全媒体记者 张鹏
侯建忠是双辽市柳条乡厚俗村党总支书记,也是村民眼中最美的“兵支书”。在军中,侯建忠是保家卫国的好战士,2007年、2008年在部队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在建设家乡的新战场,他当先锋、打头阵,在新时代,这位“兵支书”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接续奋战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带领全村百姓建功立业,谱写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2009年初,服役二年返乡的“80后”侯建忠,脱下军装便投身到建筑工地做临时工。在建筑工地做工是又苦又累,侯建忠就是要从零做起,将各个工序熟记在心,很快掌握了工程建筑的技术要领,加之在部队里练就了吃苦耐劳不服输的意志品质,不久他便成为长春建工集团的员工。随着经验和技术的成熟,侯建忠返乡创业,成立了双辽市建中建筑有限公司,成为公司董事的他又在2016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7年,当选为双辽市政协委员。
2020年10月,从小在厚俗村长大的侯建忠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农村改革的“实践者”是他回到村里最真实的写照。根据组织的安排,村民的期盼,侯建忠担负起了厚俗村党总支书记的重任,成为厚俗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村党总支书记。
厚俗村地处柳条乡北部,1300口人,900余公顷耕地。由于土地瘠薄,农民种植结构单一,所以收入较低。面对落后的自然状况,侯建忠多次带领“两委”干部、部分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决定在本村因地制宜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花生产业,2021年,全村200余公顷花生喜获丰收,每公顷花生相比种植玉米增加收入近万元,种植结构调整在当年就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2年,侯建忠仍旧是马不停蹄,通过参观学习、市场调查,他看到了蔬菜棚膜经济的前景,决定大胆尝试发展棚膜经济。可随之而来的棚膜基础建设用地、建筑模式、资金来源、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难题摆在面前,有的村干部出现了畏难情绪。侯建忠安抚村干部们:“你们只要看好家,把各自的活干好,大棚经济这事儿,交给我!”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10月份,每栋1792平方米、每栋入股投资30万元,共计需要投资1200多万元的40栋新型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开工建设。
2023年,按计划建设的40栋蔬菜大棚全部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年可种植蔬菜两茬。建成以来,每栋蔬菜大棚带动300余人就业,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普通劳动力和部分脱贫劳动力1.2万人次的就业问题,平均每人增收3万元左右。方便了村民就近务工,同时培训出大批的种植技术人员。除此之外,侯建忠领办创办合作社,村集体承包了31公顷农田种植玉米,采取大垄双行节水灌溉模式,收获良好。
多年来,侯建忠先后获得脱贫攻坚优秀政协委员、城市志愿者标兵、双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厚俗村2020年被吉林省评为百强支部,2022年被评为四平市先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