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局所需 民生所系 监督所至 ——四平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监督工作综述 |
通讯员 楚天舒
监督,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监督作为重头戏,突出向中心聚焦,向发展聚力,为百姓谋福祉,让制度放光彩,统筹运用法定监督方式,持续加大监督力度,不断增强监督实效,推动大局所需、百姓所盼的工作落地见效,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有分量的成绩单。
一年来,共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25项,开展“三查(察)”活动16次,组织专题询问1次,完成重要调研课题11项,作出审议意见8项。诉源治理监督调研成果入选《中国人大年鉴》优秀案例,环境资源保护监督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常委会以人大工作的实干实绩,为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议大事抓要事,人大监督更有深度
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监督保障是硬支撑。市人大常委会把助力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以监督“利剑”唱好助力振兴发展“主题曲”。
聚焦看紧“钱袋子”。着力加强财经监督,在做好审议财政预算、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以“切实际、可操作、有效果”为原则,推动财政监督工作由合规性审查监督向预算绩效审查监督延伸,督促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聚焦守好“家底子”。着力守牢风险底线,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报告制度,完善动态化监管和常态化监督结合机制,实现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着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听取和审议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力争为全市人民摸清“家底”、管好“家产”。
聚焦找准“金点子”。着力加强经济运行监督,审议“十四五”规划调整方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工作报告,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视察、营商环境执法检查、装备制造产业调研,累计提出对策建议60余条,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听民生解民忧,人大监督更有温度
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开展监督,不断擦亮人大监督的“民生底色”,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成色”。
用情守护民生福祉。靶向发力精选监督议题,围绕教育、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确定监督计划21项,不断推动人民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执法检查,开展公安机关反电信诈骗专项视察,听取审议劳动者权益保护、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民族团结进步等报告,跟踪督办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等工作,全力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用力推动民生改善。持续提高民众感知度,坚持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制定“一报告一清单”,开展民生实事办理情况集中视察,联动会商解决“停车难”问题,推动供热管网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惠民实事落实落地。持续扩大民众参与度,以双辽市为先行试点,指导县(市)区有序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政府决策与群众需求有效衔接,把百姓“盼的事”变成政府“干的事”。
强刚性增实效,人大监督更有力度
市人大常委会把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同支持他们依法履行职责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履职不错位、支持不越位、尽责不缺位,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做到监督动真格,支持有力度,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强大合力。
动真碰硬破解发展难题。坚持问题导向,为旅游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用地问题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向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询问,问出了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答出了问题所在及努力方向和应对之策,多维发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以询问效、以问促改。
持续发力推动问题整改。坚持效果导向,做深做实前期调研、实地检查、会议审议、督促整改的“全链条”监督工作,推进“一次性监督”向“循环式监督”转变。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持续跟踪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真正实现了“议而有行,行而有果”的监督目标。
惟有实干,方能笃行。启航新征程,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进一步提升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打好打赢四平经济攻坚战、荣誉保卫战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