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挺膺担当 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振兴双辽篇章 ——访双辽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少恒 |
全媒体记者 张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深邃,深刻阐述了事关吉林振兴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是做好吉林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双辽市将时刻牢记领袖嘱托,发挥优势、克难求成,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奋力谱写新时代全面振兴双辽篇章。”双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少恒在接受采访时说。
就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张少恒表示,双辽市将坚持政治引领、系统思维、实践导向,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深入落实市委“1288”总体工作思路,突出差异化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以特色化引领县域经济实现突破、明显进位。
聚焦吉南、辽北、蒙东三省交界的特色区位优势,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双辽市的区位价值不仅体现为交通网络的物理交汇,更在于三省资源禀赋汇聚的战略纵深。用好“四条高速、两条铁路”的立体交通网,依托三省交界的要素配置优势、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联动蒙东能源资源富集区,对接辽中南城市群的市场辐射,构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
聚焦能源、玻璃、化工渐成规模的特色产业优势,锻造转型升级新引擎。优化能源结构,推动构建多元协同的电力供给格局,加快推进电厂6号机组扩建、绿电园区配套15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强化火电调峰能力与清洁能源消纳的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与市场导向并重,依托迎新玻璃“一窑三线”技改项目,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扩大有效产能、拓展市场渠道,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转变。系统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发挥昊华化工、天威电石支撑优势,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化工产业延链、拓链、补链,全力打造基础化工原料生产基地。
聚焦黑土、碱土、沙土错综分布的特色农耕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以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导向,因地制宜优化玉米种植结构,鼓励发展优质水稻、花生和杂粮杂豆等适宜双辽土质的农作物;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综合利用为抓手,切实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持续释放土地资源潜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亿公斤阶段性水平。围绕甜玉米、辣椒、花生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做优做强具有双辽辨识度的区域公共品牌。统筹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庭院经济示范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打造和美乡村。
聚焦历史、文脉、民俗相互交织的特色人文优势,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市。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注入与表达工程,将历史记忆、地域文脉与民俗智慧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动能。稳妥推进城市更新,加力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供水管网、雨污分流管网等城市隐蔽工程改造升级,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好郑家屯博物馆等历史风貌建筑,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在功能上和百姓需求契合,在外形上和城市景观融合,确保建筑表情与城市气质共生共长,展现城市发展生命力和新气象。
学深悟透是基础,狠抓落实是关键。以务实的作风赢得群众信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技术判断中多做价值判断,引导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深化改革,聚焦营商环境堵点、产业发展痛点、基层治理难点,推动政策集成、资源整合、要素激活,坚持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中释放发展活力。以强烈的干事自觉提升本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钻什么精什么,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在服务大局中找定位、挑重担、求实效,确保各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努力交出振兴突破合格答卷。双辽市将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推动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